考生稱“博雅”理科題有難度
一位文科考生稱,她的考題沒有“社會熱點”元素,整個考試更像是聊天。考題關于社會公益和社會公害,再解讀兩個社會效應的名詞。另外一道題關于中國人口政策沿革的思考。“我報考的是社會科學專業(yè),對此思考較多,也有很多想表達的,盡管超時了,考官也沒有打斷,表示我可以繼續(xù)說下去”。
直至中午12點半,部分考生仍然在進行考試。一位文科考生稱,分給他的題考的是集體行為邏輯和破窗效應,并針對這道大題設計了三道小題,比如舉兩個事例說明破窗效應,并說明解決破窗效應的條件。考生有30分鐘的讀材料和思考時間,可以打草稿,再用25分鐘向三位考官答題。“我聽說過破窗效應,此前老師講作文的時候講過”。
“博雅計劃”的考生還都會參與5分鐘左右的綜合面試。據(jù)考生介紹,除了自我介紹,考官還會問他們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yè)時是如何考慮的。“有位老師讓我用3分鐘說最想說的話,我就介紹了為何選擇北大”。
昨天上午,時長3小時的“自主招生”筆試也同時開考。據(jù)考生們回憶,考題是120道選擇題,語文和英語各50道,數(shù)學20道。其中語文題中有一些古詩詞題,閱讀理解材料選擇莫言的小說《奇遇》,考的是原句填空。“那是個有點像《聊齋志異》一樣,有些荒誕的故事”。一位同學稱,英語題目的詞匯量較多,有些是大學英語4級考試中的詞匯。英語閱讀的題目涉及迪士尼的創(chuàng)始人事跡等等。
據(jù)招生辦介紹,“自主招生”重點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chuàng)新潛質(zhì)的學生,其筆試作為選拔性考試,對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內(nèi)容是中學階段應掌握的知識,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知識覆蓋面廣。
一位報考中文系的考生告訴記者,他們的考題沒有選擇題,只有作文題,字數(shù)和題材不限,題目自擬,考題為對高曉松的“詩和遠方”的看法。在3個小時的答題時間里,她寫了2000多字。據(jù)她回憶,考題表述為,有人認為“詩和遠方”是一種病,病癥就是覺得所有人都應該追求詩和遠方,認為生活茍且的人應該被鄙視,對此怎么看。
北京晨報記者 張璐 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