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送考的鞭炮還在響,最后幾輛大巴車從擁擠的人墻中駛出,毛坦廠中學老師周臨(化名)握著喇叭扯著嗓子維持秩序,抽空刷手機時,“萬人送考”“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等標題已占據各家新聞網站首頁。他把手機遞給一旁的同事,無奈地搖搖腦袋。
每年高考季,毛坦廠中學總會成為熱門,占據各大媒體的版面。毛坦廠中學相關負責人向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坦言,近年來,連篇累牘的炒作讓校方壓力倍增,現在他們在刻意減少媒體曝光 。
送考車輛從68輛減少到28輛
隨著送考車輛駛離,剛才還擁擠不堪的人群以肉眼可見速度消散。書店老板徐女士在電腦上玩QQ游戲,偶爾看一眼褪去的人群,上午是她6月的最后一天生意,收攤后會去合肥帶孫子,直到7月份新的陪考家長光臨,整條街再次熱鬧起來。
“前年有68輛送考車,今年只有28輛,少多了。”送考氣氛“退燒”讓徐女士頗為不適,她特意把高考材料擺到路邊,可家長們只顧著擠在校門口搖旗吶喊,孩子們也沒機會下車買東西,書店生意反而比平時還差。“巴掌大(10平米左右)的門面一年租金2萬。”她糾結今年到期要不要續租,學校南邊開了一家大超市,有的考生家長邊陪讀邊擺地攤,小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9:30,雨越下越大,被鏡頭無數次對準俯拍的校門口、堆砌各種型號太陽能熱水器的自建房、盤踞著錯綜復雜電線的狹窄鄉道,在雨水沖刷下顯得冷靜、清晰。
和外面粗陋、復雜的建筑風格不同,毛坦廠中學老校區教學樓陳舊且干凈,氣質上甚至接近于某些大學。行政樓3層,周身覆蓋著象牙白的瓷磚,兩旁雪松亭亭如蓋,超過了大樓本身的高度。
往里走,廣場上矗立著筆直的杉樹和婀娜的法梧,均是合抱粗,據說有50年以上樹齡。教學樓被大大小小的花壇包圍,不遠處是體育館、游泳館。
在周臨看來,毛坦廠中學不是高考夢工廠,更不是高考工廠,前者太過主觀,后者聽起來沒人情味、機械。“‘毛中’和許多高中一樣,只是學生相對較多。之所以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我覺得是門檻低,相對其他縣域高中,這里管理嚴格,師資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