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要不到的糖,長大了也就不想要了。”與前兩人不同,朗讀嘉賓劉彤將網(wǎng)上正熱的《你變成熟的那幾年一定很辛苦吧》帶到了現(xiàn)場。在她的口中,從“乖乖女”的表妹到善解人意的女孩兒,從小就成熟懂事的人,都是都是帶著疤痕長大的孩子。朗讀結(jié)束后,劉彤說出了自己的祝福:“愿大家有乖也有糖,把大學(xué)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父母才是身后的靠山
“不是在“母親節(jié)”我才想起您呀/兒子的心里/時時刻刻也在把您牽掛/不是在“母親節(jié)”我才想起您呀/寒暑更迭之際/兒子無不在默默地祈禱/祝愿媽媽健康平安。”演講嘉賓馮鑫杰說自己小時候就闖“鬼門關(guān)”:剛出生時高燒不退,母親為了給他退燒,從到河里挖冰到給醫(yī)生下跪,用進了一切的辦法。這首他送給母親的詩也感動了現(xiàn)場的每一個人,“今天回去我就要給爸媽打個電話。”現(xiàn)場聽眾朱冠霖說道。
與母愛不同,父愛是如山的深沉。“父親可能真的不善于表達愛,但父愛就在我們的日常中。”與《背影》中的父親一樣,吳頔故事中父親在孩子臨走時沒有多說一句話,卻算著他到的時間一遍遍地發(fā)微信消息,希望他一路平安。“我認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對父愛最好地描寫,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重大的事情,但父親又分明很高大。”在問道篇目的選擇時,吳頔動情地說道,“時間是公平的,我們大了;時間又是不公的,父親卻老了。”
“其實無論我們想要什么樣的大學(xué)、什么樣的青春,都離不開父母的支持,父母才是我們身后堅實的靠山。”現(xiàn)場聽眾宋加在活動結(jié)束后對父母的付出有了新的理解。
朱珊向聽眾展示《我是農(nóng)民》。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員 余果林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