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在替課QQ群中,尋找替課的課程多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大學英語等公共課。由于公共課老師要給100多名學生上課,老師也不是認識每個學生,考勤僅僅是通過點名、提問的方式進行,所以有同學點到了,回答問題了,老師就認為是該生上課了,沒有辦法來判定是不是替課的。
有過找人有償替課經歷的小金告訴記者,她在外面做兼職家教,每次能收入一百元左右,每次找熟人替課總覺得過意不去,因此她經常花二三十元找人替課。“公共課太無聊了,去了也是聽老師讀課本、講ppt,反正最后考試都得重新自學,還不如把這個時間用來做些想做的事。”小金說。
“平時考勤、課上成績能占到期末總成績的30%,如果這30%的成績沒了,這一科基本也就掛了。”山東師范大學的小王說,“我們專業實踐性很強,但是公共課這邊還不允許請假實習,缺勤三次直接掛科,實習和公共課沖突時還是比較傾向去實習,反正公共課最后劃劃重點都能過,實習就關系到未來就業了,找人替課也是沒有辦法。”
正在尋找端午節前、節后替課同學的齊同學告訴記者,“小長假就三天時間,出去玩時間來不及,公共課最多就是點個名,找人替課很方便,出去玩也沒有了后顧之憂。”
高校老師建議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嚴懲替課
針對大學生中有人花錢雇人替課的情況,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孫世明認為,這是一種不誠信的表現,“聽課是學生的天職,如果學習中出現必須親自處理的緊急事情,學生完全可以請假。”
同時,孫世明認為這也是一種腐敗的表現,必須加以批判和抑制。“雖然問題看似不大,但是這既是學生和被雇傭者的道德決堤,也會對學校的聲譽和長遠發展,甚至社會風氣造成極大地傷害。”孫世明強調說,如果隨意任由這種現象蔓延,那么它所帶來的沖擊將貽害無窮。
孫世明告訴記者,由于這種現象目前還主要是個案,很多高校對于這種現象還沒有明確的處理規定。“未雨綢繆是學校管理者必須具有的思維傾向。”因此,孫世明建議,高校除安排專人進行甄別和篩查外,必須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從源頭上防范這種現象的露頭。
“各高校還應盡快出臺相應處罰措施,處罰力度應不低于同等性質的考試作弊。”孫世明說,在正式規定出臺前,可以先參照以往相應規定,對違紀學生和被雇者嚴處,甚至可以將其開除,并計入誠信檔案。
此外,孫世明還建議,對于執行不力或對這種現象置之不理的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學校應給予警告和嚴重警告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