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第一節課正式開課前,很多學生上廁所。兩棟教學樓之間的一樓廁所外,記者看到保安石德英正在站“廁所安全崗”。這處男女各10個蹲位的廁所被指定給14個班使用,此時男廁所門前孩子們有點小堵,石德英立刻走過去吩咐孩子們站隊并留出通道。石德英告訴記者,每個課間和集體活動時間,這個點位都安排有一名保安站“廁所安全崗”,一旦廁所門口出現人多不流通,保安就得上去防擁擠、摔倒和踩傷。全校共有7處廁所,每個課間為了讓4300多名學生短時間內安全上廁所,該校有班級學生上廁所安排表,哪個班級具體到哪里上廁所都做了詳細分配。
9:40—10:10,30分鐘的大課間時間,因為操場不夠用,每天只能容納兩個年級的學生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周一是一年級和四年級,記者看到一年級學生集中在一個操場跳繩、玩耍等,四年級學生集中在另一個操場上各自打籃球、跳長繩、甩呼啦圈,其他年級的孩子們則在教室讀國學經典或其他安靜的自由活動。
中午放學時間到,不在校就餐的2700多名學生,分別在11:30 、11:40兩個時段錯峰放學。到了下午,4331名學生的放學時間分成4:05、4:15和4:45三個時段,盡管如此,3000名家 長陸續涌進學校接孩子,還是把學校和校門前一條街堵成了粥。
原因:城關地區義務段學生近一半來自農村
按戶籍劃片就近入學政策,邾城一小近些年對口服務的城區生源相對穩定在每年400多人,在校生總人數在2700多人的規模曾經維持了近10年。據校長張偉介紹,從2010年開始,學校人數出現暴增,一年級新生成百的增加。于是,2015年突破4000人,2016年9月起在校生增至4331人,成為新洲區單體校和武漢單體小學在校生人數最多的學校。
2004年起,學校為提高服務質量,建起食堂,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一日三餐。2010年在校生人數出現暴增后,遠遠超出學校最多為2000人提供就餐的上限。為了控制學生數量,邾城一小在2014秋季決定不再為一二三年級學生提供就餐服務,四五六年級在校就餐由原來的一日三餐減至早中兩餐。但消減就餐服務,并不能抑制住的生源的持續增加。
張偉認為,農村人口向新洲城關大量轉移是學校人數暴增的大背景,目前全校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到新洲城關務工或買房的外來人員的子女。據新洲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提供的數據,目前全區義務段在校生共6.04萬多人,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城區;總人數雖相比生源最高峰時減少了近10萬人,但學生相比以前更多向城區集中。
整個新洲城關邾城街共有7所小學,其中4所是寄宿制小學,余下3所走讀小學分別是一小、二小和六小,其中二小和六小各3000多人。邾城街教育總支干事王寶霞介紹,目前在邾城街范圍內的義務段學生集中了2.5萬多人,其中近1萬人是農村生源。他說,很多農村人掙錢后在邾城街城關買了房,有的是打工租房住在城關,適齡生源隨之增加。也有農村家長認為城關的學校更好一點,投親靠友、租房陪讀,甚至不惜把孩子寄養在群租屋里,也要把孩子送進城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