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1日是愚人節。這不是一個國家性的節日,但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人們都會在這一天互相開玩笑,搞惡作劇,被愚弄的人往往被稱作“四月的傻瓜”。
據維基百科介紹,愚人節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古羅馬時期的“嬉樂節”(3月25日)及歐洲中世紀時的“傻瓜節”(12月28日),被看做是愚人節的前身。
據傳說,最早把4月1日和愚弄別人聯系在一起的是英國著名詩人喬叟,在他1392年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一只自負的公雞在這一天被一只狐貍愚弄了。盡管有學者對此持有異議,但普通讀者通常接受這種說法。
到了16世紀和17世紀,一些歐洲詩人和作家也在作品中提及在4月1日搞惡作劇愚弄人的事。1686年,英國作家約翰·奧布里把這一天稱為“愚人圣日”,這是英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及這個節日。1698年4月1日,不少英國人被作弄,相繼跑到倫敦塔去“看獅子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