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都很感激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雖然短暫,卻也蠻懷念。若有緣,江湖再見。Bye(再見)!”
在一個深夜,廣東一所理工類院校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大三學生陳曦群(化名)向他的“一周女友”發送了作為情侶關系的最后一條微信,主題是“分手”。
很快,他就收到了回復。“Metoo(我也是),愿你找到真正喜歡的另一半。”
他們在該校一學生社團發起的“一周情侶”活動中認識,用一周時間一起上自習、吃晚餐、看電影……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類似的“情侶速配”活動在不少高校存在。廣告語五花八門:“談一場7天就分手的戀愛吧!”“3天情侶,我敢愛,你敢來嗎?”“一個星期,說結婚太遙遠,說相親太現實,談場高校的戀愛剛剛好!”
報名參加的人多,最終在一起的卻很少
據陳曦群回憶,報名并不復雜,他填寫了個人信息,說明了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提交了個人照片。他所在的宿舍6個人全都參與報名,但最后只有他審核通過,得到了速配的機會,但所用時間比原先通知的晚了整整3天。
后來他才知道,由于報名人數太多,活動組織方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篩選和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