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的趙嘉福是新中國成立后培養的第一批古籍修復人才,在古籍修復與保護方面,他積累了50余年的工作經驗。2014年11月,復旦大學成立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趙嘉福在古稀之年接受聘書,到復旦大學教學,為的就是“把手藝傳承下去”。
正在給學生們講古籍修復的趙嘉福。受訪者供圖
“全國都很缺古籍修復的人才,我師傅一輩的老先生都幾乎不在世了,我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趙嘉福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帶著傳承手藝的使命感,2007年,已經60多歲的他依舊奔走于全國各地的公共圖書館培訓、當老師。
2014年,71歲高齡的他,接到復旦大學的聘任后,義無反顧地來到教學第一線,而在此之前,他已經因為肺癌動了一次大手術,“我從事這個一輩子,我有責任把手上的東西毫無保留的傳給年輕人。”
任教不到一年,趙嘉福再次因病動手術,但僅調養了半年,就又回到了學校。2015屆碩士王美玉正好碰上了趙嘉福身體不太好的時候。“趙老師即使身體不太好,也還是過來跟我們講話,指導我們。我覺得很欽佩,也很受鼓舞。”
考慮到趙嘉福的年齡,他只有每周四的下午有一節課,對此,學生們格外珍惜。每次上次,趙嘉福都讓學生們按照座位順序,一一闡述自己的學習心得以及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他總是能深入簡出地解答學生們的疑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