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換了工作
寂寞演算
時間回到幾個月前,那時的余建春還是一個打工仔。
離開下沙的物流公司后,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蔡天新的朋友,湖州絲綢之路控股集團的董事長凌蘭芳把余建春安排到了湖州市南門外蘇臺山的浙江長三角建材有限公司。
來自四川的李和才當時和余建春住一屋,但他對這個室友已經沒有太大的印象了。畢竟從6月末入職到9月初離開,余建春在廠里才待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他只記得,余建春下班后回到屋里,不是看手機,就是拿紙筆演算,很少主動找自己聊天。事實上,李和才從沒看過關于余建春的任何報道,其他工友也都把他當作普通工人來對待。
最初給余建春預留的崗位有四個:數據統計和發布、財務、企業匯總統計、行政辦公。無奈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做不了任何一項辦公室里的工作,最后凌蘭芳只能給他安排了體力活。
余建春并不排斥做體力活,但他適應不了建材廠的工作環境,尤其是廠房里的噪音。“我感覺我再干下去耳朵都要聾了。”再加上工廠中午不午休,吃完飯直接干活,他說他的胃有點受不了。
好在,很快他又遇到了更多的選擇。
2016年10月,一個小曲折
與讀書擦肩
就在余建春對工廠生活不太滿意的時候,一個難得的機會降臨到了他身上。上海一個關注教育的基金會向他拋出橄欖枝,提出資助他繼續進修。
他跑去找凌蘭芳,問,凌總你同意嗎?一段時間接觸下來,凌蘭芳已經摸清他的數學底子有多少。雖然在某些數論問題上,他有異于常人的敏銳度,但很多數學的基本定理,他并不了解,而且還是一個計算機“菜鳥”,很難在現代辦公條件下謀生。
有這樣補短板的機會,凌蘭芳很為他高興,所以當下表示,“我有什么不同意的?我當然希望你能學更多東西。”
于是,余建春跟廠里的人告了別,收拾東西回到了杭州。
上海這個基金會最先提出的方案是,接受4-5年的本科教育,每年出資兩萬塊錢左右。余建春不愿耗費那么長的時間學習。他自己上網查到某個培訓機構的計算機課程,只要半年時間,學費兩萬不到。他計劃先培訓半年,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知識之后,再重新找工作。基金會接受了這個提議。
隨后,余建春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附近租了房子。接下來的兩個多月里,他一邊打零工,一邊等消息。
雙十一的時候,他還回到原來的物流公司干了一個星期。前同事暗暗納悶,他不是“紅”了嗎?怎么又回來了?
一開始,基金會讓他耐心等消息,但到后來就沒有了音訊。“資助與否總得有個話吧!我還說過這個錢以后等我掙到了一定會加倍還上的。”對于基金會的爽約,余建春至今耿耿于懷。
從辭去物流工作,到如今人在海外,短短的半年時間,余建春經歷了太多。
但生活仍在繼續,自己選擇的路仍要走下去,余建春說,他成家的心愿始終沒有改變。今年回家過年,自己一個重要的行程就是去相親,等存夠了錢,他就會結束漂泊,回老家結婚,過上平凡人的生活。
正如當初站在浙大講臺上講解數學題一樣,在緊張又自信,不安又憧憬中,余建春迎來了他的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