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532、白云216、荔灣203、越秀130……2022年年底,廣州多區教育局全面出擊,在全國大規模“搶人才”招聘教師。此次招聘除了延續對高學歷人才的渴求外,體育、美育、科技老師機會多多。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師資招聘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招聘權與用人權錯位、審批流程繁瑣等情況,使得學校有時不能按需招聘、及時搶才。業內人士建議主管部門,適當放權,增加學校在教師招聘中的話語權和靈活度;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建立教師淘汰機制。
【現象】
多區、多校全國大規模招聘教師
廣州“又雙叒叕”招聘教師了。作為一線城市,廣州一直是教師需求大戶,但這次歲末年初的教師招聘來得更“猛烈”一些。
省屬、市屬名校摩拳擦掌搶奪優才:
12月22日,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附”)公開招聘59名教師。廣州市增城區教育局2023年公開招聘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增城學校事業編制教師40名(第一批)。
12月11日,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面向全國公開招聘109名優秀教師、教輔人員。
12月4日,廣東實驗中學(以下簡稱“省實”)校長全漢炎挽袖上陣,“優才計劃”網絡直播招聘,開講1小時闡述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方向、布局調整等,目標是網羅不少于20名的博士老師。
此外,各區教育局憑借規模效應加入戰團:
12月19日,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發布“關于2023年公開招聘教師的通告”,面向全國公開招聘編制內教師523名。
12月16日,白云區教育局宣布將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設點,面向全國公開招聘事業編制教師48名。而且還要走出廣州出擊北京、上海、武漢、重慶等城市,設置考點招聘事業編制教師216名。
12月13日,越秀區教育局面向全國公開招聘教職員共130名。
10月底,荔灣區教育局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203名事業編制教職員。
此前,還有白云區公開招聘編制教師118名。南沙區公開招聘事業編制教師412名,其中南沙區教育局統一招聘195名,聯合廣州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公開招聘事業編制教師63人,聯合華南師范大學公開招聘事業編制教師45人,聯合廣州二中教育集團公開招聘事業編制教師47人,聯合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公開招聘事業編制教師44人,聯合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公開招聘事業單位編制教師18人。
【特點】
體育美育等崗位需求占比較大
如今的編制內教師招聘,最顯性特點就是學歷要求高。
省實、執信、廣雅等省屬、市屬名校,兩三年前就啟動了大規模名校博士的招聘。華附此次招聘的59名教師中,44個名額要求研究生或以上學歷,占總招聘人數的75%。省實近三年來共引進了24位博士,今年博士招聘計劃不低于20人。
番禺區擬招聘的523名教師中,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111名,占比21%。荔灣區計劃招聘的203個崗位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56個,占比28%。
事實上,編制內教師從來都是“香餑餑”,競爭激烈。各區各校招聘的編制內教師崗位,學歷要求即便只標注本科,但通常都是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競爭一個崗位,名校研究生學歷的競爭者眾多,最終成功應聘的基本也是高學歷人才。
究其原因,近年來教師福利待遇提升,是高學歷人才進入中小學的重要保障和促進因素。廣州深化教師工資改革,實現了全市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今年的招聘,還有一大特色是體育、美育、信息、科技老師崗位需求占比較大。
體育、音樂、美術、信息、科技老師在各區各校的招聘數據為越秀區29人,占總招聘人數的22%;番禺區128人,占比24.4%;荔灣區35人,占比32%,且標注了體育老師專業方向,如籃球、游泳、網球、羽毛球等。
究其原因,是教育改革深化,體育、美育、勞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日漸重要。體育在廣州中考中的分值提高到70分,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已經納入中考,2024年后三小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也將納入中考。
今年9月,義務教育“新課標”實施,勞動“自立門戶”成為一門獨立課程,但尷尬的是全國各大高校暫無勞動教育專業,因此學校大多選擇招聘信息科技老師擔任勞動教師。
【原因】
學位需求大,大批新校開張
大規模招聘教師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強勁的教學需求。
由于人口年齡結構、人口流入、“二孩”“三孩”政策等因素,近年來,廣州學位需求一直高位運行,“十三五”期間,廣州新增基礎教育學位34.45萬個。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施行,這批孩子將從2023年開始入學,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的年度新增公辦學位將在2023年及2024年達到高峰值。預計“十四五”期間全市將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4.6萬個,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位33.4萬個,公辦高中學位約3萬個,每年新增學位約7萬-9萬個。
此外,名校們不是在擴招,就是在擴大規模的路上。如廣雅新增花都校區、執信增天河校區、鐵一增白云校區,華附黃埔校區籌建中,省實白云校區籌建中……各區各校一邊盤活存量、一邊做大增量,對教師的需求自然水漲船高。
【困擾】
招聘權與用人權錯位
由于教師招聘權在區教育局或市教育局,教育局招聘回來的人跟學校實際用人需求有時有所錯位。
“新學期分來5個編制老師,其中一個試用期不合格,但也不能退還給教育局,學校只能對該老師延長試用期以示警告,加大教育和培訓力度。”一位校長說。
此外,近年來廣州不少市屬、區屬學校抱團到北京、上海等地招聘優才,教育局的招聘審批環節多、流程長,無法適應學校快速“搶人”的需求。“在北大看中一個畢業生,不能立即簽約,要報上級部門層層審批,結果被別家簽走了。”一位校長說。
非編老師流動性大
下半年及寒假的招聘,通常是編制教師的招聘,但其實上半年和暑假是規模更為巨大的非編老師的招聘高峰。
由于教師編制不足,各區都有大量非編教師。如今年暑假,黃埔區招聘雇員制教師908人;去年暑假,廣州中小學招聘非編教師超2000人。
廣州中小學長期存在三種教師聘用形式:編內、編外聘用制(雇員制)、臨聘(代課)。后兩者都屬于非編教師。一位中學校長表示,該校一年內有40多位非編制老師相繼離開。由于編內教師和編外教師,在待遇、退休保障方面存在差別,每年各校都有老師因考上編制,或應聘其他區待遇更高的非編教師崗位而離開。學校面臨教師流動性高、隊伍不穩定的問題。
【建議】
增加學校在招聘中的話語權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發中小學校辦學活力的意見》,提出對“含金量”最高的“教育教學自主權、擴大學校人事工作自主權,經費使用自主權”做到應放盡放。
校長們呼吁,教育部門適當放權,增加學校在教師聘用中的話語權和靈活度,讓校長招聘到需要的人。
此外,業內專家建議,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建立教師淘汰機制。整個地區、學校的教育生態需要的是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