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養怪怪的寵物引來不少質疑 想好了再養這些玩意兒
軟萌可愛的大眼蜜袋鼯、會吐口水的羊駝、生人勿近的蜥蜴和守宮……近年來,一群“神奇寶貝”成為越來越多青少年的心頭愛。異寵市場火熱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少吐槽和質疑聲。到底實際情況如何呢?記者走訪多家寵物市場,采訪數位小主人,探究青少年熱衷飼養異寵背后的故事。
現象
異寵“俘獲”青少年
在13歲的楊濯瑄家里,有13位特殊的家庭成員——兩只守宮、七只龜、三只甲蟲和一只螳螂。“我從一年級開始養甲蟲,陸陸續續添了很多新品種,它們都是我的朋友。”楊濯瑄笑著說。
養寵物六年多來,楊濯瑄逐漸從中找到了獨特的樂趣。“小時候爸媽帶我去野營,我在一片樹林里發現了兩只獨角仙,當時覺得特別新奇,就把它們帶回了家。”楊濯瑄說,這是他第一次養寵物,在隨后的日子里,他學著自己繁殖甲蟲,觀察它們從毛毛蟲化成蛹,再破繭成甲蟲的過程,“像開盲盒一樣,每一只都是獨一無二的。”
飼養寵物,父母算是楊濯瑄的啟蒙老師。昆蟲講座、自然博物館、森林公園……一家人是常客。楊濯瑄說,第一次接觸守宮這個新鮮的品種前,父母陪他查了很多資料,“他們從不覺得這是個奇怪的愛好,反而很支持我。”
當下,像楊濯瑄父母一樣的開明家長越來越多。周末,位于海淀區的新官園花鳥魚蟲市場,約七成顧客是年輕家長和孩子。
在一家售賣昆蟲的店鋪門口,一位母親抗拒地連連后退,在她面前,五只西瓜蟲正在一個透明塑料盒里四處亂竄。孩子解釋道,自己剛上初一,生物課老師讓每位學生抓五只甲蟲觀察,全家上陣都沒捉夠,只能到市場買回家完成作業。“我們做家長的,支持孩子多接觸自然、認識生物,就是我有點怕蟲,只能讓孩子爸陪著一起觀察了。”孩子媽媽說。
探因
“神奇寶貝”樂趣在哪兒
異寵為何能“俘獲”眾多青少年的心?記者采訪了多位小主人,發現種類繁多的異寵不僅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還適合不同性格的青少年,讓他們體會私人定制般養寵的快樂。
6歲的怡心是個文靜靦腆的小姑娘,家里養著兩只守宮和三只龜。父親劉先生說,相比于貓狗鳥等好動的寵物,守宮和烏龜一般不會發出響動,每天只需喂食一次,安靜又省心。
活潑好動的青少年,則更喜歡蜜袋鼯、倉鼠、龍貓等互動性強的寵物。舉起手臂,張開五指,手心面向高處,就會有一只蜜袋鼯展開如降落傘一般的翼膜,飛向手心。小俊杰每天放學回到家,寵物蜜袋鼯都會以這種“儀式”迎接小主人。“太好玩了!養寵物可比玩游戲有意思多了。”小俊杰說。
“異寵的流行反映出青少年的交往需求和好奇心。”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上官芳芳分析,青少年在性格養成階段,尤其渴望同伴和家長的認可和陪伴,異寵則作為一種溝通交流的媒介,滿足青少年個性化的交往需求,寄托情感,緩解孤獨。
上官芳芳認為,家長要重視現象背后反映出的親子溝通和陪伴不足的問題,“有些家長過分重視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和陪伴,使得有些孩子將情感寄托在別的事物上,其中就包括飼養寵物。”上官芳芳提醒,家長要對青少年養寵進行適當且溫和的引導。
問題
“軟磨硬泡”帶回家 扔給家長養
“求求您了,給我買一只吧!”“我可以花壓歲錢自己買。”“真的想要,我一定負責到底!”……寵物市場里,總能聽到孩子們真誠的懇求。不論是撒潑打滾,還是軟磨硬泡,多數家長最終還是選擇妥協,讓孩子如愿以償將寵物帶回家。然而,等新鮮勁兒過去,養活寵物的一系列“麻煩事”還是得靠家長完成。
允涵在他10歲生日這天,為自己挑選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一只無毛豚鼠。這只無毛豚鼠,像個縮小版的河馬,全身無毛,體形圓潤,呆萌的樣子很招人喜歡。店鋪老板介紹,它們吃青草和種子,不愛叫,好養活,是店里的“銷冠”,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我以后少玩電腦游戲,不管吃喝拉撒都伺候它!”在允涵信誓旦旦的承諾下,母親楊女士最終花費1000元為兒子買下了這份意料之外的生日禮物。當晚,楊女士就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話:“小鏟屎官,希望你堅持下去,好好照顧它,讓它陪伴你到18歲。”配圖中,允涵蹲在玻璃缸前,認真地用干草為自己的新寵物布置小窩。一個月后,楊女士在朋友圈更新道:“兒子開學,伺候小家伙的重任交給我了,一天喂三頓,一周洗一次澡,閑著的時候還總想讓人抱,感覺又多了一個‘兒子’……”
記者發現,類似這種“起初孩子想養,最后家長被迫養”的情況不在少數。多位異寵店鋪老板表示,曾發生過寵物售出一段時間后家長來退貨的情況,原因無非是孩子新鮮勁兒過去,把寵物“扔”給家長養,但家長時間精力有限,最終無奈選擇棄養。“這種事在異寵這行發生得尤其多,因為本來家長對異寵的接受度就較低,所以更容易出現棄養的行為。”
建議
養寵不能憑新鮮 培養責任心
出于好奇、求異等心理,跟風飼養異寵,卻不了解其習性,一旦后期出現“不親人”“味大”“難養”等問題,青少年很容易因新鮮勁兒過去,出現棄養行為。北京農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講師杜孟澤表示,棄養造成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的大。
“如果遭到棄養的是非本土物種,且適應我國的自然環境,就會造成外源物種入侵,嚴重破壞本土生態平衡。另外,有些異寵品種是專門作為寵物引入的,脫離人類庇護很難生存,棄養就等于給它們‘判了死刑’。”杜孟澤說,這類異寵雖對生態破壞較小,但其體內可能包含有害微生物,對生物安全造成威脅。目前,我國已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養寵行為。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基礎獸醫系副教授劉天龍說,青少年養寵應從建立責任心開始。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充分考慮,判斷時間、精力是否適合養寵,并挑選適合自己的品種。養寵前要征得所有家庭成員的同意,學習飼養寵物所需的基礎常識,保證可以提供相應的物質要求,選擇合法合規的渠道購買。“一旦做出決定,就要把寵物當成家庭中的一員來看待,一切棄養行為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實習記者 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