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都閩南網訊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一直在盛傳“拉菲公海灌裝比地產暴利,一個空酒瓶可以賣到兩三千”的傳聞。雖然,傳聞的真假還有待核實,但這顆“重磅炸彈”卻將進口葡萄酒存在已久的真假問題,又一次推到風口浪尖上。很多進口葡萄酒商出來辟謠,不過這一傳聞還是對進口葡萄酒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年底本應是葡萄酒的銷售旺季,記者卻從泉州多家葡萄酒專賣店了解到,與去年同期相比,11月份以來,很多專賣店進口葡萄酒的銷量下降了不少。
網傳:公海造假拉菲比地產還暴利?
據傳,“一次飯局上,北京最大代理拉菲紅酒公司的老板在酒酣時透露:他有兩艘遠洋貨輪,輪船被改造為造假酒的工廠,從法國批量買入低質紅酒漿,船到公海后開始生產各年份的拉菲酒,到海關通過成品酒檢驗,并完稅后,即可憑關單及食品檢疫證明順利進入北京各大商場,每瓶賣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比地產暴利多了!”不管傳聞真假與否,這一來自微博上的爆料還是讓拉菲的消費者不安起來。
據了解,目前拉菲集團在全球一共擁有42個管理莊園,雖然從這些酒莊出來的酒品質參差不齊,價格也各不相同,一瓶從數萬元到幾百元不等,不過在中國市場上還是無一例外地受到了追捧。拉菲在中國市場的火爆,也催生了一個拉菲紅酒空瓶子竟能賣到2000元到3000元的畸形市場,“中國消費者只認拉菲兩個字,只要酒標上有‘Lafite’和象征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五箭族徽就照單全收”,業內人士老米表示,中國消費者對拉菲的盲目追捧令人“很無語”。
影響:價格依然堅挺,但銷量減少
“哪是喝拉菲,他們喝的是錢,喝的是面子,真正懂得喝紅酒的中國人有幾個。”“公海裝瓶幾乎是公開的秘密了,葡萄酒我會選一些產地的小品牌,也不錯。”“拉菲官網顯示,拉菲一年產量20萬瓶,于中國市場配額不超過5萬瓶;另有媒體稱:浙江一年的拉菲銷量在30萬瓶以上,福建的銷量也超過10萬瓶。這些數字說明什么?”拉菲“公海造”傳聞剛起,就在微博上引起很大反響,博友們議論紛紛。
記者走訪泉州市區多家葡萄酒專賣店后了解到,雖然拉菲價格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受到傳聞影響,價格依然堅挺,2005年、2006年拉菲單瓶價格都在一萬五千元左右,2007年的也要一萬四千多元,不過卻沒了以前的火爆銷售,一些專賣店看起來有點冷清。“11月份以來,受此傳聞影響,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下降了不少,特別是一些高檔進口葡萄酒。”某葡萄酒專賣店工作人員葉小姐表示。
酒商:正規渠道購買,品質有保證
對于“拉菲公海灌裝”這一傳聞,泉州酒商們又是怎么看的呢?
泉州建發酒業負責人洪廣育介紹,大家平時談論的拉菲主要是指拉菲古堡產的正副牌拉菲兩款,而它們是沒有代理商的,只有采購商,目前法國波爾多產區最大的國內采購商是建發酒業,建發也是國內最大的拉菲采購商之一,每年大約4萬到5萬瓶,都是通過海關原裝原瓶進口的,每批都有原產地證明、海關商檢報告,并不存在公海灌裝之說。網上傳聞的應該是拉菲集團下屬酒莊所生產的系列葡萄酒,它們才有代理商,而非正副牌拉菲。所以消費者在購酒時應該看清它是系列酒還是正副牌的,當然要想盡量避免買到假酒,最好到一些大型專賣店、進貨渠道正規的地方購買,并要求提供身份證明。
洪廣育的這一觀點得到了泉州富隆酒窖曹淑云的認同。曹淑云認為,只有大酒行、大型紅酒專賣店所銷售的紅酒質量才是有保證的,如今很多人都只認牌子不認酒,真正懂“拉菲”的人很少,所以消費者更必須到質量有保證的地方購買,因為通過正規渠道進關的葡萄酒,都會有海關的檢驗檢疫報告單以及原產地中文翻譯標志,而有沒有中文背標,一瓶拉菲就能夠相差1000元左右,這也是為什么市場上會有那么多酒商的酒不想通過正規渠道入關的最主要原因,當然沒通過正規渠道入關的質量就沒保證了,購買這種酒是沒辦法維權的。“成本擺在那里,質量也有保證,這也是正副牌拉菲價格變動不大的主要原因,不僅如此,年底價格還有可能上升,因為酒就那么多,喝完就沒了。”曹淑云表示。
泉州津淮街歐華莊園專賣店老板阿四介紹,拉菲公海灌裝傳聞在業內引起很大的反響,整個進口葡萄酒市場都很不景氣。不過同時他也表示,目前市場很亂、魚龍混雜,很多葡萄酒真偽難辨,也是需要重新洗牌淘汰一些酒商的時候了,希望能通過這一傳聞將一些販賣假酒、酒質沒保證的酒商淘汰掉,凈化市場。
工商:堅決查處違規上架葡萄酒
記者走訪中發現,目前市場上有一部分上架進口葡萄酒前后標注的都是外文,沒有中文翻譯背標。對此泉州鯉中工商所王所長提醒廣大市民,按照我國產品質量法規定,進口葡萄酒必須同時擁有中國海關檢驗檢疫證明以及背標中文標志,里面要有葡萄酒的原產地以及生產日期等內容,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項都是不能夠上架的。消費者在購買時都有權利要求商家提供,如果違規上架,一有發現,堅決查處。(本網記者 楊江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