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于成都召開。本屆大會以“新使命、新視界、新動能”為主題,旨在應對網絡視聽行業進入新技術變革驅動下的新格局,聚焦行業新使命、探討發展新動能、呈現網絡視聽新氣象。在大會召開首日,承辦方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咪咕公司”)副總經理向陽參加了展區開展儀式,咪咕音樂有限公司EVP李軍出席了大會分論壇《網絡音樂高峰論壇:多元化音頻跨界共生》。
在下午的分論壇《網絡音樂高峰論壇:多元化音頻跨界共生》上,咪咕音樂有限公司EVP李軍針對論壇話題“多維度孵化優秀內容”發表了咪咕音樂關于多維度內容孵化的思考。李軍提出:“只有人、內容和平臺的共生才能實現多維度的優質內容孵化”,圍繞這一觀點,李軍分享了包括“短缺、發現、孵化、共生”在內的四個關鍵思考,為到場嘉賓們揭秘新型互聯網音樂時代下的數字音樂產業。
音樂市場迎來需求爆發期,咪咕音樂全力發掘優質內容
在論壇上,李軍為到場嘉賓分享了關于音頻市場的一定思考。李軍認為:“在面對當今用戶日益增長的音樂需求下,優質音樂內容及優質音樂人面臨著極度短缺的現狀,短缺則意味著空間,意味著優質內容爆發的黎明”。
那么咪咕音樂是如何實現多維度內容孵化的呢?
李軍認為“好的內容遍布祖國各地,首先需要我們去發現,去尋找”。這也便是咪咕音樂關于音樂產業思考的第二個關鍵詞:發現。
例如在民族音樂方面,咪咕音樂曾開展了“五彩涼山”、“天上西藏”、“多彩云南”等多個民族音樂文化工程項目。在挖掘和保護民族音樂過程中,咪咕音樂聚合超過10000名的民族音樂人,8萬首正版民族音樂,傳播覆蓋人群超過5億。
以“多彩云南”項目為例,近200組選手參賽、參賽作品267件,基因庫收納了3917首云南民族音樂內容。4場聲勢浩大的路演選秀+1場影響全國的特色音樂盛典,現場觀看人數超過6000人,在線直播觀看人數278.74萬,點擊量突破1268萬次。
同時,咪咕音樂還與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了“音為青春——大學音樂超級聯賽”,深入全國高校,持續不斷地挖掘優質作品。不僅如此,咪咕音樂在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指導下,與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共同啟動了《大中國——新時代中國風原創歌曲征集活動》。
多維度構建孵化場景,與優質音樂人實現共生
在談到內容孵化時,李軍表示:“當優質音樂人被發現后,只有通過一定的過程才能使他們獲得成長與知名度,這個過程我們將其分為兩個方面:線下的演出機會以及線上的直播、互動、推廣等。咪咕也因此形成了一整套扶持優質音樂人的模式”。
在線下演藝方面,咪咕音樂全方位布局演藝O2O,擁有“咪咕匯”、“咪咕和TA的朋友”、“咪咕音樂現場”等7大演藝廠牌,全年超300場演藝的活動,為優質音樂人充分提供了才華的輸出空間。而在線上,咪咕音樂會將所有優質演出內容推送至咪咕多個APP平臺,對其進行實時直播。同時,針對優質作品,咪咕還會基于自身產品為其打造榜單、歌單、網絡電臺、采訪等多種推廣形式。據介紹,咪咕音樂2017年演藝活動直播超過215場、點播超過350場;通過演藝形成的短視頻超過5000條,4K高清直播超過10場,并且很多場次提供了現今流行的VR、AR直播。通過“線上”+“線下”的靈活配合,咪咕音樂給優秀音樂人提供了完善的成長模式以及充足的成長空間。
李軍認為,在內容為王的時代,要把內容調動起來,背后必須要有激發起創作人積極性的獎勵機制,這也是咪咕對于“共生”的理解。
據了解,咪咕音樂作為咪咕公司泛娛樂生態里的重要一環,在過去十余年的發展中為產業帶來了超過50億的產業貢獻,并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正版音樂首發平臺、音樂內容銷售平臺、計費會員運營平臺和藝人活動演出平臺。相信通過多維度內容孵化,咪咕音樂將為數字音樂產業激發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