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雙11“購物狂歡節”、網民集體自嗨“光棍節”,2017年,這個日子又有了全新的內涵:江城民謠音樂節!11月11日-12日,連續兩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民謠歌迷擠爆武漢園博園,和陳粒、好妹妹樂隊、毛不易、趙照等十余組音樂人線下狂歡。據“民謠在路上”自媒體不完全統計,6萬人次的狂歡人群平均年齡不到22歲,早鳥票放出20分鐘售磬,12日單日預售票在開票20天內即搶購一空,成為民謠市場依舊穩定走高的佐證。
大膽試水流量藝人,彰顯策劃能力
2017年隨著《中國有嘻哈》的火爆,一系列音樂節追熱轉型為“嘻哈音樂節”。而作為第一個在音樂節中設立嘻哈舞臺的資深音樂節操盤手,十三月創始人盧中強則高調堅持與武漢市政府、武漢廣電合力的這一音樂節主打“民謠”牌,通過精細化的內容策劃在音樂節的一團亂戰中成功突圍。除了陳粒、好妹妹樂隊、趙照、鹿先森等音樂節常客,江城民謠音樂節還特別策劃了“武漢地標民謠”、“流量藝人音樂節首秀”兩大內容版塊。70后武漢音樂名片、方言民謠代表馮翔;在武漢成長起來的90后民謠新生代房東的貓。一老一新構成“武漢地標民謠”,與臺下觀眾一起觸發武漢作為一個城市的民謠情懷。
9月20日剛剛舉行了新歌發布會的人氣主播轉型藝人二珂、9月23日在網綜選秀“明日之子”奪冠的毛不易,入選音樂節陣容立即成為現象級事件。這兩位“流量藝人音樂節首秀”的現場反饋也驗證了“民謠在路上”操盤音樂節的市場敏感和高超策劃能力。
在這次音樂節上,通過民謠在路上試音間孵化項目走出來的民謠音樂人蘇紫旭、牛牛、桂雨濛也憑各自特色在現場實力圈粉。蘇紫旭是90后音樂人中被公認才華NO. 1,并在演出中不斷探索獨有的表演體系。深圳土著牛牛以母語粵語傾訴一個女生的情緒與心思。中國好聲音桂雨濛則一口氣翻唱了趙雷李志老狼好妹妹樂隊的經典民謠,令人大呼過癮。
社群文化領銜,整合營銷護航
此次江城民謠音樂節“民謠在路上”的自媒體矩陣與社群傳播覆蓋100萬人群,垂直粉絲的社群營銷體現了極強的商業變現能力,11月12日的單日票也早早售罄。民謠在路上蝸客計劃以“社群自我服務”的文化理念,將音樂、旅行、交友有機結合,將社群狂歡從時間維度上拉長,從地域維度上拓寬,已經成為成熟的音樂節新玩兒法。
除了武漢廣電自身的宣傳資源,一直擅長整合營銷的“民謠在路上”音樂節還與眾多線上線下品牌展開了深入、多層次的合作,通過復合式整合營銷的方式實現了高效的票房轉化和人流量轉化,現場日均人流量破3萬。通過與快手等平臺線上專區的合作,用新穎、互動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戶對音樂節的關注與參與;滴滴等品牌則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平臺獨特的大數據優勢,針對武漢及周邊地區用戶展開的精準營銷吸引了大量周邊地區的雙十一節日的消費人群;更與餓了么app、微博音樂、紅人計劃等深度合作,撬動年輕青春的主力消費人群與音樂垂直用戶關注并參與到江城民謠音樂節,實現異業品牌合作的傳播最大化。
協力打造武漢地標音樂節,民謠第一品牌持續領跑
今年8月,經過多次前期磋商與考察,十三月文化受命武漢市委宣傳部,與武漢廣電攜手打造“江城民謠音樂節”,以“為青春找個家”為主題,用一場純粹的民謠音樂盛宴演繹集年輕、青春、音樂、美食等復合體驗的音樂生活方式。位于武漢中心城區的園博園,杉杉濕地,泛花海尋芳谷,園內設施齊全,美食區、創意市集區、販售區等細節管理周到,為音樂節的用戶體驗提供了穩定保障。
首屆江城民謠音樂節場面火爆,下午兩點半入場,現場人群上午9點就已開始排隊等候,在市場一窩蜂涌向嘻哈的大環境下,可見民謠市場依舊強勁。無論從現場、售票、商務、C端反饋,“民謠在路上”操盤的每年端午節的瓜洲音樂節和雙11的江城音樂節均已成為標桿性年度最重要民謠音樂盛事,這也坐實民謠在路上作為民謠第一品牌的行業領先身位。在大環境下整合上下游音樂產業的資源,打造民謠生態圈,堅持推進中國民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