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某電子科技公司擬新建一個汽車電子智能項目,在項目準備階段,生態環境部門相關專家團隊就出動了——指導環評單位通過危害識別、暴露評估等全流程技術分析,開展智能研判,提出工藝優化和選址調整建議……近日,我市完成全省首例建設項目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標志著我市在環評體系中率先引入健康風險評估機制。
項目建在這個地方合不合適?會不會對周邊生態環境健康造成影響?得知企業顧慮后,湖里生態環境局“搬”出專家團隊,提前介入,指導企業完成環境健康風險評估。
“針對企業在環境健康風險評估中專業力量薄弱等問題,我們聚焦風險評估專章編制核心環節,全程參與企業專章修改過程,從框架設計、現狀分析到內容完善逐項把關,確保評估科學性與規范性。”生態環境部門相關負責人稱,在企業完成風險評估初稿后,該局主動幫忙對接國內環境健康領域專家,通過專家團隊“把脈問診”,重點對風險源識別、監測點位布設等關鍵內容,進行專業科學論證。
與此同時,湖里區建立區級環境健康風險源清單,整合環境質量現狀、敏感目標分布、歷史健康數據及重點行業污染物健康效應等多維信息,并依托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系統,對擬新建項目開展智能研判,提出工藝優化和布局調整建議。
今年7月,廈門在全省率先印發實施《廈門市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技術指南”),初步構建“評估—優化—驗證—追蹤”的全鏈條環境健康風險防控機制。
“我市明確將環境健康風險等級納入環評審批依據,按風險高低實施免評、簡易評估、正式評估或獨立編制健康專章等四類差異化管理措施。”生態環境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在環評審批環節,生態環境部門依托技術指南,首次在傳統環評基礎上開展正式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我們全程服務,僅在10個工作日內就幫企業高效完成相關工作,比法定時限縮短50個工作日。既確保項目環境健康風險可控,又為企業節省前期手續辦理時間,為項目快速落地、早日投產提供保障。”生態環境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據悉,該項目是湖里區自2023年入選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以來,首個在環評中開展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的實踐案例。
(廈門日報記者 王玉婷 許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