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個領域的產業領軍人物、業界專家、學者及數字音樂先鋒參加2025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大會。
音數和鳴,創享未來。9月19日至21日,2025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大會在位于湖里區的廈門佰翔會展中心舉行。大會包括主論壇、分論壇、“湖里之夜”產業合作交流會和數字音樂年度盛典等內容。首屆數字音樂產業博覽會同期舉辦,吸引120家企業參展。
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大會被業內譽為“數字音樂風向標”。2023年至今,大會在規模、內容、資源對接等方面全面提升。今年,全國首個版權服務工作站成立、全國首個《數字音樂元數據》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一批高質量項目簽約,都標志著湖里區在數字音樂產業領域從“跟跑”向“并跑”甚至“領跑”跨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數字音樂正是音樂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也是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
“‘音樂+’是眼下數字音樂行業發展的新趨勢,‘音樂+游戲’‘音樂+影視’等,已成為新興數字音樂發行和破圈的重要載體。”湖里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從音浪激蕩到生態共建,湖里區正以“數字+”構建音樂產業新標桿。借廈門市持續推進“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之島”建設的契機,湖里區充分發揮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大會的引領效應,積極引進頭部企業與優質項目,推動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廈門)基地落地,積極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探前沿 謀新篇】
產業大咖云集 注入產業新動能
本屆大會嘉賓陣容可以說全面升級,涵蓋來自多個領域的產業領軍人物、業界專家、學者及數字音樂先鋒。
今年讓人眼前一亮的,有“中國首位百億票房電影音樂人”阿鯤,曾為《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鬧海》《舌尖上的中國》等作曲,用音樂征服億萬觀眾的耳朵;也有深耕游戲音樂前沿的8082Audio工作室創始人李佳騏,以《黑神話:悟空》的“神級配樂”讓游戲音樂步入大眾視野;還有熱門音綜《天賜的聲音》《有歌2024》的總導演孫競,從《無名之輩》到“哪吒”角色曲不斷突破創作的唱作人唐漢霄,以及抖音、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華為、咪咕音樂等企業高層……這些跨領域精英會聚廈門,以多元視角激發對話,為數字音樂的未來注入更多靈感與產業動能。
“今年大會從中國數字音樂傳播價值,到中國數字音樂出海的策略與案例分享,再到爆款歌曲出圈密碼的解密,可以說每個議題都緊扣時代脈搏、行業關切問題,為行業未來發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啟示。”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數字音樂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劉陽在致辭中說。
大會也在議程上有所創新,聚焦“數字音樂版權生態建設”“數字音樂傳播價值力”和“數字音樂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在主論壇前增設三場分論壇,使議題討論更深入、回應更及時,進一步提升大會專業性與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大會不僅大咖云集,還更“接地氣”——劉陽介紹,同期舉辦的首屆數字音樂產業博覽會對市民游客免票開放,數十家音樂領域企業齊聚廈門,讓人們可以沉浸式體驗前沿的數字音樂技術和成果,欣賞喜歡的音樂人同臺演出,還有面對面交流機會。
【優生態 促合作】
版權服務工作站落地
數字技術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
本屆大會最大亮點之一——“中國(廈門)數字音樂產業基地版權服務工作站”于9月19日上午正式成立,落戶位于湖里區海峽新岸的中國(廈門)數字音樂產業基地(簡稱“產業基地”)。
該站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數字音樂產業研究專家委員會發起,聯合中國音著協、中國音集協、騰訊、網易、抖音、快手、塵埃力量等企業和機構共同建設,是全國首個聚焦數字音樂版權的服務平臺,旨在構建更加健康、有序的版權生態,推動產業合規發展。
“版權問題可以說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挑戰,加強版權保護才能提高音樂人創作的積極性,‘梧桐樹’才能吸引來‘金鳳凰’。”劉陽在揭牌時表示,工作站將持續完善產業基地的服務能力,開展行業鑒定、版權保護、糾紛調解、行業評估、交易撮合、版權金融等方面工作,助力構建公平、公正、公開的數字音樂版權市場環境。
此外,今年大會聚焦傳統文化傳承,通過多場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展現了數字音樂和傳統文化的創新與探索,傳統與當代碰撞出的絢爛火花。
華為音樂業務部部長王寶華演示了“非遺尋音計劃”——通過AI技術修復并重現南音、歌仔戲等部分失傳曲目;8082Audio工作室創始人李佳騏,用游戲音樂,讓玩家體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寶寶巴士則推出“聽見中華”兒童音樂傳承項目,將古詩詞、傳統故事改編為互動式音樂內容。
“我們始終關注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希望通過論壇與各界進一步加強在數字音樂文化傳承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湖里區委宣傳部負責人說。在“湖里之夜”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合作交流會上,湖里區特別邀請本土藝術樂團,向產業嘉賓和大咖展現了獨特的閩南文化,用傳統文化搭建起溝通橋梁。
同步
AI寫出動人的歌
首屆數字音樂產業博覽會同期舉辦
“你是否相信,AI能寫出一首打動人的歌?”在博覽會華為音樂展區,一位年輕人嘗試輸入“媽祖、海浪、歸途”,系統生成了一段融合電子音效和南音唱腔的旋律。
大會期間,首屆數字音樂產業博覽會同期舉辦,并免費向大眾開放。展會整體面積超7000平方米,邀請展商超120家,吸引了包括華為音樂、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抖音、快手及微博等多家行業頭部平臺企業在廈門首次參展亮相,業務覆蓋音樂制作、發行、版權、演出、技術服務及周邊開發等全產業鏈環節。展會同步邀約本地企業參展,拓展音樂+科技、音樂+文化、音樂+娛樂、音樂+生活等五大板塊。
華為音樂500平方米展區變身“聲音劇場”,非遺戲腔繞耳、古典樂混響可觸,連兒歌也聽出3D環繞聲效;在環球音樂“E神時光墻”前,陳奕迅不同時期的專輯被精心排布成創意打卡墻,引來歌迷駐足打卡;網易云音樂精選旗下獨家版權曲目、合作廠牌作品及扶持的獨立音樂人原創內容,許多市民“搶鮮”欣賞……可以說,各家平臺共同構建起橫向覆蓋多元領域、縱向貫穿產業上下游、充滿創新活力的數字音樂產業生態矩陣。
此外,博覽會還設置舞臺,安排多場項目推介與音樂達人互動,展現了包括AI作歌、音樂創作及音頻設計的先鋒科技。
觀察
頭部企業為何青睞湖里?
主論壇上,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造夢嘉、樂通文化、薔宇數科等五家企業與湖里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簽約企業多聚焦版權生態、青年創作、演藝經濟等領域。
湖里區正成為音樂產業發展的熱土和沃土。中國(廈門)數字音樂產業基地在廈門市湖里區正式啟用,劉陽說,除了湖里區的地緣優勢,看中的正是蓬勃發展的數字內容產業,“廈門市和湖里區在游戲、音樂、動漫、網絡文學等領域都有國內非常領先的企業,可以說具備數字音樂良好的產業基礎。”
塵埃力量(廈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世翀告訴記者,他們簽約的馬來西亞創作人陳梓琪在今年的中國數字音樂盛典獲得了最佳新人獎,“我們感受到這里音樂氛圍越來越好,產業鏈也越來越完整。”
“事實上,我們每年都會帶項目來湖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騰訊音樂人開放平臺高級運營經理火然透露,騰訊音樂人和TME音樂學堂將在湖里區落地面向海峽兩岸的音樂交流創作營,預計會在明年的1月份正式落地。
在湖里,企業家和音樂人不僅能感受到濃厚的創業氛圍,更能享受切實落地的政策支持。自2018年出臺文化產業政策以來,湖里區累計兌現扶持政策資金3.7億元;與中國音數協攜手共建的產業基地啟用以來,湖里區從錄音棚建設、數字音樂精品、音樂版權交易、演藝活動以及兩岸音樂交流等多角度系統制定音樂產業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全區注冊落地音樂企業約40家,總注冊資本約1億元,音樂專業人才投資注冊的企業或工作室約20家。
近年來,湖里區著眼于廈門市“匯聚兩岸娛樂資源,建設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流行文化中心”綜合改革試點任務,深化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以影視、音樂、演藝為重點,打造現代化文化產業體系。
接下來,湖里區將繼續以“音樂+”為紐帶,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文化、文旅消費、兩岸元素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流行文化中心,真正實現“音數和鳴,創享未來”。
點擊
多個數字音樂產業項目落地湖里
●樂通文化音樂版權運營服務平臺
樂通文化全力打造專注于音樂版權運營服務的專業音樂產業平臺,在多年的音樂版權運營實踐中,樂通文化運用“版權登記”“公證保管”“區塊鏈確權”等前沿技術,為音樂創作者鑄就堅實權益護盾。
●聲而向上×伯樂計劃兩岸(廈門)青年音樂人創作營
騰訊音樂人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的原創音樂人服務平臺,依托集團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多平臺資源,賦予音樂人作品億級曝光機會,為音樂人提供作品全球發行、宣傳推廣、數據管理、演出支持、作品收益、版權管理與維護、教育培訓等一站式服務。
●網易云音樂版權生態建設項目
網易云音樂于2013年上線,2021年在港交所上市(代碼 9899)。平臺曲庫多元,涵蓋熱門歌手與小眾音樂人作品,以個性化推薦、優質樂評及云村社區社交互動聞名,吸引大量年輕用戶,并積極扶持獨立音樂人,持續創新功能,豐富音樂體驗。
●造夢嘉娛樂蛋殼計劃
造夢嘉專注文化娛樂領域,在音樂制作、藝人經紀等方面發力,通過專業團隊運作,挖掘培養音樂人才,打造優質音樂作品。與眾多藝人、品牌合作,策劃執行各類音樂活動,推動音樂文化傳播,在行業內嶄露頭角。
●薔宇數科全國演唱會及咖啡文化嘉年華項目
薔宇數科是一家擁有自主研發且獲得許可證的區塊鏈核心技術的數實融合服務商,專注于為實體產業和政府提供數字化升級產品及服務,助力社會和企業數字化升級和轉型,可搭建Al大模型、元宇宙等可視化集成演示環境,正與各行業頭部企業成立產業數智平臺,在音樂、中醫藥、文旅等領域形成新業態、新模式。
(文/廈門日報記者 莊筱婧 陸曉鳳 通訊員 曾志杭 黃雅婷 圖/湖里區委宣傳部 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