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春縣老年大學的校園里,總能看到一幅幅充滿活力的畫面:白鶴拳班學員拳腳生風,拉丁舞班學員舞姿靈動,音樂教室中歌聲悠揚。這群年過五旬的學習者,用專注與熱情重新定義晚年生活,而這所創辦35載的老年大學,正是他們逐夢青春、實現價值的重要舞臺。
自1991年創辦以來,永春縣老年大學始終秉持“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理念,歷經三十余載深耕,已發展成為省級老年大學示范校、達標校。如今,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校園環境愈發優美,管理服務不斷優化,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為當地老年人搭建起了一個學習知識、交流情感、施展才華的優質平臺。
“我46歲從化肥廠退休后就來到老年大學,一待就是近三十年。在這里鍛煉身體、參與活動,和學員們相處得十分愉快,日子過得充實又開心。”今年74歲的黃育榮老人,是學校發展的見證者,也是老年教育成果的受益者。
和黃育榮一樣,許多老年人在這里找到了生活的新樂趣。學員陳麗玲原本對南音、葫蘆絲十分陌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不僅熟練掌握了這些技能,還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喜愛的唱歌跳舞水平。“免費學習的機會讓我們的退休生活更加豐富,還結識了許多志趣相投的朋友。”陳麗玲的話語,道出了眾多學員的心聲。
作為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要陣地,永春縣老年大學精心打造特色課程,讓非遺在老年教育中煥發新活力。早在2009年,該校便開設白鶴拳班,專門聘請永春白鶴拳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蘇瀛漢授課;2012年,又增設永春紙織畫班。十幾年來,這兩門課程的學員隊伍不斷壯大,學員們不僅在校內潛心學習,還走出校園參與各類展演,成為傳播永春非遺的“主力軍”。“白鶴拳是永春的一張名片,我們通過到各地表演展示,不僅實現老有所樂,更讓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區的人了解白鶴拳、熱愛白鶴拳,助力這門非遺技藝弘揚光大。”蘇瀛漢老師表示,未來還將繼續努力,讓白鶴拳走進更多鄉村角落,讓非遺深入人心。
如今的永春縣老年大學,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課程設置愈發豐富。據學校常務副校長趙鯉閩介紹,目前學校共有近1300名學員,其中近八成學員年齡在55至70歲之間,共開設27門課程、32個班級。“圍繞永春非遺傳承這一核心,我們打造了紙織畫和白鶴拳兩門精品課程。接下來,將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進一步開辦和優化音樂、舞蹈、健身等相關課程,不斷滿足廣大老年朋友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更多老年人在這里收獲快樂、實現價值,共同繪就更加絢麗的‘夕陽紅’畫卷。”(鄭伊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