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洛江區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通過一項項務實的措施,瞄準發展所需、民心所向的“靶心”,進一步助推全區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收獲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簡化辦證流程
便民服務跑出加速度
“原本只是打個電話問一下,沒有想到,還能直接上門幫忙辦證!實在是太方便了!”家住羅溪鎮廣橋村的黃老先生激動地說道。在得知黃先生年近八旬,前往區行政服務中心辦理不動產權證書較為困難的情況后,區不動產登記窗口立即安排兩名工作人員前往黃先生家中,幫助老人順利完成領取手續。
長期以來,手續繁瑣、等待周期過長等問題始終是安置房辦證面臨的“老大難”問題,也是民生領域的一大痛點。為更好地服務百姓,洛江區在區行政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窗口專設安置房辦證收件窗口,負責統一收集安置房辦證申請材料,并為安置房項目首次登記及分戶登記開辟“綠色通道”,采取“容缺預審”和“預收件”方式,對辦證材料、圖紙進行預先審核,做到提前介入服務、專人協助辦理、全程業務指導、快速受理辦結。
同時,在最大限度縮短登記辦證時間上下功夫,安置房項目首次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轉移(分戶)登記3個工作日內辦結,顯著提升服務效率。目前,洛江區已組織橋南花苑、前埭陽江安置小區和琯頭新村3個條件較為成熟的安置小區辦理不動產權證書,持續推進安置房轉移(分戶)登記發證工作。
通過主動靠前服務,預想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措施方案,針對特殊群體提供專人上門協助辦證服務等新舉措,洛江區實現了從“讓群眾跑”到“替群眾跑”的轉變,立足為民辦實事,進一步精簡登記要件、提高辦理時效、提速辦證效率,群眾體驗感不斷提升,獲得感不斷增強。
暢通惠企通道
營商環境優化按下快捷鍵
針對政策不熟、流轉不暢、職能交叉等涉企“堵點”“痛點”,洛江區在全省行政服務中心系統中首創設立“涉企審批黨群并聯服務站”,提供集成式服務,“一站式”解決企業審批難題,打造“暖心”營商環境。目前服務站已為西人馬聯合測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泉州漢和護理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企業提供業務咨詢、導辦、上門指導、服務加速等各類服務50余次。
為降低企業開辦成本,切實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自2019年8月1日起,洛江區行政服務中心在原有停車免費、茶水免費、應急用品免費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服務,推出復印免費、刻章免費和涉企審批事項發放證照免費郵寄的“便民服務大禮包”,截至目前,僅免費刻章一項即節約企業開辦成本超60萬元。
針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事項多、部門多,審批周期不定的問題,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分階段審批改革,簡化程序、減少環節、壓縮時限、提高效率,切實將審批服務時限壓縮至90個工作日內。針對項目比較復雜或業主明確提出詳細咨詢指導需求的,推行1+N會商會審服務機制,由中心管委會牽頭召開前期咨詢會商會審會,為業主提供前期咨詢指導服務。為便于實時溝通,還為各項目建立工作專班微信群,將各相關部門的審批負責人及項目業主納入微信群,及時為業主解答疑問,出謀獻策。今年共組織41個項目會商會審,為業主答疑解惑,保障審批順利進行。
提質政務服務
特殊審批走出“指尖”新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防控期間,洛江區結合上級防疫期間全面推行政務服務“網上辦、馬上辦”相關部署以及洛江區工作實際,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倡議和引導區內企業、群眾結合事項特性和自身需求,通過網上辦、掌上辦、郵寄辦、預約辦、電話辦、馬上辦、智能辦7種不同辦理方式,進行“不見面審批”。

以推進“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改革為抓手提升群眾對審批服務便利化的感知度和獲得感。一方面,積極配合推進區、鄉兩級審批事項進駐省網上辦事大廳。808項區級進駐審批服務事項中,實現“一趟不用跑”事項577項,占比71.41%,實現“全流程網辦”事項415項,占比51.36%。鄉鎮及村(居)共296項審批事項已經全部進駐省網上辦事大廳,讓群眾辦事從“面對面”到“鍵對鍵”,從“自己跑”變“數據跑”。
另一方面,針對不動產登記查詢需求與日俱增的實際,在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投放1臺不動產登記自助查詢機,辦事群眾只需將二代身份證放置在自助查詢機讀卡區,經查詢機自動檢測人臉并拍照留存后,即可由系統實時出具加蓋公章的查詢結果,這份查詢結果不僅與人工查詢結果具有同等證明效力,而且整個流程只需30秒。
下階段,洛江區還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進一步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互聯網+監管”系統和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全力推進行政審批服務提速增效,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措并舉優化營商環境,讓百姓享受更多政策紅利。(施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