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五年來,洛江區全力提質增效,在經濟轉型升級、社會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優化、城市品質提升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即日起,大美洛江推出《回眸“十三五”》專欄,共同聚焦五年來洛江區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發展、新變化。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強基促穩……在全區人民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有一面旗幟始終指引著方向,鼓舞著士氣,那就是高高飄揚的黨旗。
“十三五”以來,洛江區落實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要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黨建引領,大力實施“紅色動力”工程,打造“紅色動力”黨建品牌,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聚焦基層基礎,著力改革創新,凝聚工作合力,集中攻堅克難,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振全區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為全面建設更高水智造生態新城區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1+1+S”黨建同心圓末梢治理模式
在羅溪鎮新東村東興組,黨群圓桌會在與會人員的熱烈討論中進行著。新東村東興組是羅溪鎮第一個誕生黨群圓桌會的村民小組。

誰能想到,原先與鎮黨委、村兩委關系疏遠的東興組,在黨群圓桌會的治理下,已經從原先的鄰里不和、干群關系緊張、上訪鬧訪頻發的無序混亂,變成現在的由亂而治、鄰里和睦、黨群一家、大事小事不出鎮的和諧景象,甚至設立了養老助學基金,建起了休閑文化陣地,還共同出資出力幫助貧困戶建房。
黨群圓桌會是羅溪鎮黨委“1+1+S”黨建同心圓末梢治理模式的重要一環,體現在第二個“1”的“黨員群眾處理村民小組事務圓桌會制度”。通過村民小組會議,推選黨員、小組長、村民代表、各類人才等組成黨群圓桌會,發揮原先村民小組長的作用,鎮黨委委員直接參與,接受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的領導,成了創新社會管理、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拓寬群眾訴求渠道的有效載體。
模式中的第一個“1”指一個基層黨組織,“S”則指“Social Forces”,即愿意并有能力參與到鄉村治理中的社會力量。通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擎作用,領導村民小組黨群圓桌會和多種社會力量在鄉村治理中同心運轉、協同推進,把村民小組從一人治理變成多元治理。
羅溪鎮黨委副書記林堃鵬表示,“‘1+1+S’黨建同心圓治理模式是我們秉承黨的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應用。在建黨初期,黨員干部群眾都是圍繞著圓桌推進革命以及黨和國家的事業。我們要推進鄉村治理、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也要依靠群眾,所以我們最開始從村民小組里面建黨群圓桌會,到后面邀請并引進了社會力量來補充,逐步構建‘1+1+S’黨建同心圓治理模式。”
作為洛江區實施“紅色動力”工程第三批專項行動,2016年以來,在泉州市委組織部和洛江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委組織部的指導推動下,“1+1+S”黨建同心圓末梢治理模式逐步在全鎮推行,在務實管用的治理模式引領下,羅溪鎮結出豐碩發展成果。
羅溪鎮各村推行全村“一盤棋”,挖掘村域資源,聚合發展特色,深挖鄉村人才,盤活村集體土地和農村自有土地,實行土地、房屋入股,村里統一對外招商。目前共在新東村、洪四村、廣橋村、建興村、后溪村、鐘山村、翁山村和雙溪村等村策劃生成特色經濟發展項目20余個,籌集發展資金2.5億元落地1.6億元,培養儲備懂發展、善管理、能干事、會帶隊的農村善治型人才461名。如新東村“一花五葉”鄉村振興試驗區項目,就是黨群圓桌成員調查后建議打造的,由浙江大學旅游研究所和黨群圓桌會共同參與制定規劃,得到了600多萬元財政資金和政策支持,群眾自愿出資出地,共同推進村莊發展。
“通過‘1+1+S’黨建同心圓這個治理模式,黨組織能夠真真切切引領普通黨員和群眾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來穩固基層政權、調處社會矛盾、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使人民群眾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在經濟社會和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能夠享受到紅利,有充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林堃鵬表示。
羅溪鎮“1+1+S”黨建同心圓末梢治理模式于2019年榮獲全國首批20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2020年榮獲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截至目前,羅溪鎮在全鎮17個村220個村民小組成立黨群圓桌會85個,成立紅色鄉賢參事會等參與治理組織29個,接受建言獻策295條,有效解決各類糾紛700多件、息訪200多件,實現2018年村級換屆零信訪任務,2019年省、市、區兩會零信訪。2019年,全鎮17個村村財經營性收入共169.9萬元,較2015年46.8萬元同比增長263%。今年來,全鎮17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為326萬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91.9%,全部超10萬元,其中11個村超20萬元。
在“紅色動力”這一黨建品牌的帶動下,過去五年里,洛江打造了一批富有洛江特色、帶動力強、影響面廣的黨建典型。萬安街道以三盛四季公園二期為試點推行“一核多元”的“近鄰”黨建模式,讓居民切身感受到黨組織在身邊、小區服務暖人心;雙陽街道“黨建幸福僑”項目以黨建凝聚“僑文化”“僑力量”,巴厘民俗文化園、印尼特色一條街等項目相繼落地,打造歸僑僑眷幸福家園;河市鎮全力打造“田園黨建綜合體”,串聯村、企融合發展,培育旅游新業態;馬甲鎮繪就“同心圓”區域黨建共同體,形成了區域聯動、鄉村振興、文旅發展、校企村合作、慈善公益等5個黨建“同心圓”;虹山鄉構建“黨建+旅游”模式,黨支部力促土地流轉、項目建設等取得成效,同時重點實施景區黨建工程,助推全域旅游發展……在高端站位的基礎上,洛江把好黨建“方向盤”,著力構建有力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大黨建”格局。
旗幟就是方向。站在新的起點上,洛江全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將繼續高舉黨旗,砥礪奮進不忘初心,只爭朝夕不負使命,奮力開創城鄉發展新局面,讓廣大群眾在身邊就能看得見黨的元素、聽得見黨的聲音、感受得到黨的溫暖。(吳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