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他們沒有警服、救援服、隔離服,沒有執法證、請戰書,有的只是一層薄薄的口罩和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他們就是一線的社區工作者。他們頂著寒風、極力把防控范圍縮到最小,把防范意識普及到最早,把人員隔離做到最好。
基層疫情防控的堅強防線
上午八點半,筆者來到雙陽街道陽山社區居委會時,社區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已入戶開展工作,只留下宣傳委員胡清霞和網格員李斌。胡清霞正在電話摸排所包片區企業的返工人員情況,李斌則在電腦前匯總統計排查數據,待忙完手頭的工作,他們也要繼續入戶。

這是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社區工作人員的常態。“我們從初一開始就沒休息了,接到通知我們社區就緊急召開兩委成員會議,各自分片下去摸查,一戶一表地填表,每戶去摸查。”陽山社區黨支部書記顏禧聲表示。
連續作戰入戶排查
守好社區防疫第一關
隨后,筆者跟隨李斌入戶排查。李斌是雙陽街道和派出所下派到陽山社區的網格員,也是陽山社區的兩委成員,疫情防控前期,他主要負責社區本地居民和小區的入戶登記。隨著企業、沿街商鋪陸續恢復經營,每家經營人員的信息登記是他近階段的工作重心。
“我們陽山社區是一個中心點,派出所分配了四名網格員,每個人都負責不同的片區。我們每天都加班,每天都入戶訪查、上報數據,這種特殊時期每個人都必須堅持。”李斌說道,“我今天還有很多商鋪要排查,我先走了。”接受完采訪,李斌抱著他的登記本繼續奔波。
居家觀察“暖心”服務
隔離不隔“愛”
做好外地返鄉人員居家觀察也是在為疫情防控做貢獻,因此居家觀察人員的服務保障,是社區工作人員重要的工作。在摸排出社區需要居家觀察的對象后,社區召開會議,確定每位工作人員掛鉤服務的對象,此外,社區衛生院每天兩次上門為居家觀察人員測量體溫。
“家里的菜吃完了嗎?還需要買什么你發微信給我,我現在跟社區主任要去超市,幫你們帶回來。”社區黨支部書記顏禧聲和社區主任王勇軍打電話給自己掛鉤服務的對象,掛下電話不久,微信便收到購物清單。
在超市,顏禧聲和王勇軍對照著購物清單,選購商品,一絲不茍,原本不常做的事,現在對他們來說再熟練不過。
在小區門口接受體溫測量后,在掛鉤對象家門口,王勇軍將買來的蔬菜放在地上,然后按響門鈴。“我把菜放門口了。”王勇軍隔著門對居家觀察對象說道。隨后,他將封條撕下,待居家觀察對象開門將蔬菜拿進去后,再重新封上封條,全程無接觸服務,確保安全。
“堡壘”筑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如果說村(社區)的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那么社區內的各個檢查點就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在位于祥光三期出入口的檢查點,工作人員正在對往來人員進行信息登記、體溫檢測,“村村響”循環播放著防控知識。
“我們按小組分配,在社區的6個小組成立12個檢查點,每個檢查點,我們的兩委成員都下去,一個人監督兩個檢查點,去巡邏,還有摸查小區里面的流動人口、外來人口。”顏禧聲表示。
“這段時間的工作強度是很大的,但是為了群眾的幸福和健康我覺得是值得的,困難多多少少會有,我們盡量克服。”王勇軍表示。
謝謝你,平凡的“逆行者”
社區工作,難免遇到群眾不理解、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剛開始的時候,部分居民對疫情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未戴口罩出門,不配合居家觀察……這無疑增加了工作的難度。社區工作者們不厭其煩、挨家挨戶地做宣傳工作,最終獲得了群眾的理解和肯定。
“這幾天來,看到社區工作者,真的覺得他們非常的辛苦,從早上一直工作到深夜,經常我們在吃晚飯了,他們還在每家每戶地做工作,看到他們這樣,我覺得我們好好在家里呆著就是最大的貢獻。”陽山社區居民顏先生說道。
雖然工作多而雜,但顏禧聲說,大家都毫無怨言:“我們社區工作人員沒有一個有怨言的,一接到通知,各個都很積極,這個工作是為了老百姓,也是一種愛心和熱心。”
陽山社區的工作者們是洛江眾多堅守在防疫一線的村(社區)工作者們的縮影,正是這些平凡的逆行者匯聚在一起,構筑起了基層疫情防控的堅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