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豐澤區堅持源頭防控、整體智治、標本兼治,注重在制度、運行、聯動“三個維度”上下實功夫、細功夫,建立健全安全隱患發現處置機制,打造“發現歸集、核實認定、上圖入庫、分類交辦、整改處置、驗收銷號”的安全生產全鏈條閉環工作流程,推動豐澤區安全生產治理模式整體性變革。第二季度,各街道、各部門共派出檢查組557個,排查場所4404家次,整改隱患9554條。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維度一:制度上見精細,實現工作規范化
豐澤區安辦成立工作專班,以“智慧安監”平臺為依托,推進安全生產隱患排查體系建設。目前,平臺內企業578家,企業基礎信息采集確認率92.9%、企業隱患上報率85.7%、企業隱患整改率99.9%。
做好信息采集。不定期召開工作例會,通報近期情況,重要事項即時會商,協調做好排查摸底,信息采集、審核,清單編制、差異化監管執法和績效考核評估等基礎性工作,不斷擴大納入平臺監管的企業范圍、數量。
開展工作培訓。采用電腦“一對一”的培訓方式開展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培訓,重點開展對新納入智慧安監信息管理平臺的企業和新接觸平臺人員的培訓,教會如何使用智慧安監信息管理平臺上報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告知每個崗位員工的隱患排查內容、如何開展排查以及獎勵事項;告知部門(車間)、班組(崗位)隱患排查治理具體負責人,如何借助智慧安監信息管理平臺進行排查、上報、整治,形成閉環管理。
樹立標桿企業。豐澤區直有關單位根據本行業(領域)產業結構,從智慧安監信息管理平臺中篩選企業作為年度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標桿企業;同時將標桿企業編制好的企業清單上傳到智慧安監信息管理平臺,作為示范清單供同一小分類的其他企業借鑒、參考、學習。
維度二:運行上見精準,實現過程標準化
不斷建立健全問題“發現歸集、核實認定、入庫上圖、分類交辦、整改處置、驗收銷號”等工作流程和制度規范,形成了鏈條組成體系。
實現“發現歸集責任化”。生產經營單位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部門經理(車間主任)、班組長及每個崗位人員的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責任制,并錄入智慧安監信息管理平臺企業端。同時,建好企業、車間、崗位登錄賬戶,將平臺自動生成的企業、車間、崗位二維碼張貼在各具體地方。
實現“入庫交辦清單化”。在入庫上圖方面,明確了特殊人員、風險場所、高危作業等七要素分類標準,由問題發起單位完善類別、任務、期限等內容,自動生成唯一身份編號,建立問題清單,然后分類分級交辦,一般隱患類自動交辦相關監管責任單位,經認定屬于重大隱患的,則由豐澤區政府或豐澤區安委會實行掛牌督辦。
實現“整改閉環精準化”。在整改處置方面,明確整改處置驗收標準,規范整改、驗收、確認、銷號工作流程,由“眉毛胡子一把抓”“大水漫灌”的傳統式檢查驗收向分類處置、精準滴灌針對性檢查轉變。比如,建立2021年全區重大安全生產問題庫,由豐澤區領導進行掛鉤督促整治。目前,2021年市級重大安全生產問題庫涉及豐澤區的共2條,已完成整改1條,部分整改1條;豐澤區另行梳理出的重大安全生產問題共有22條,已完成整改13條,按計劃推進整改9條。
維度三:聯動上見精確,實現上下一體化
堅持在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整治和安全風險管控雙重機制上下功夫。
推進區域風險“四色”分級警戒管控。2018年底,豐澤區經過試點、推廣,率先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并通過市級審核。今年年初以來,區安辦牽頭完成《豐澤區區域風險評估報告》動態更新,形成4大項32個類別風險鏈關鍵節點管控措施清單,施行“紅、橙、黃、藍”四色分級警戒管控。平時,由豐澤區安辦牽頭督促指導轄區生產經營單位結合企業安全風險辨識分級管控等實際,將較大、重大安全風險的場所、環節、部位列為清單編制的重點檢查內容,進一步完善企業清單、車間表冊、崗位卡片,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的事項、內容、頻率和責任人,并將清單上傳到智慧安監信息平臺。
實施企業安全生產“四級”差異化管理。各街道、區直有關單位推行分類分級監管,按照分級屬地管理的原則,針對不同安全生產等級的企業,確定不同的執法檢查頻次、重點內容等,實行差異化、精準化動態監管;對A、B級企業以自我管理為主,抽查為輔,對C、D級企業、隱患超期未整改企業以及被列為黑名單、黃牌警告、紅燈警示的企業作為日常重點監督檢查執法對象。監督檢查記錄實時錄入智慧安監信息管理平臺,形成閉環管理。
完善考核、通報、警示、約談制度。豐澤區安委會結合工作推進實際,對各街道安全生產各項工作情況在智慧安監信息管理平臺上自動生成驗收結果,視情進行通報、警示或約談,并作為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考評的重要內容,這些做法對各項安全生產工作起到了較好促進作用。比如,推進自建房加工場所評查整改工作。豐澤區全區摸排出的431家丙類自建房加工場所已按要求全部完成整改,其中取締關閉153家,完成評查整改278家;另外,319家丁、戊類自建房加工場所,已取締關閉58家,完成評查整改131家,其余正加快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