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0日訊(通訊員 張俊鈞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為有效防范和遏制森林火災的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區域生態安全,官陂鎮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通過組織領導、宣傳教育、火源管控等三方面協同發力,構建起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森林防火體系。

責任上肩,織密防火“責任網”
森林防火,責任重于泰山。官陂鎮組織召開秋冬季森林防火專題會議,將責任明確到崗、量化到人,同時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森林防火專項工作組,全面統籌協調,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和每日火情零報告制度,確保火情信息傳遞渠道暢通、應急處置響應迅速。在此基礎上,官陂鎮全面推行并深化網格化管理,將全鎮林地資源劃分為若干個層級分明的防火網格,構建起“鎮—村—組—網格員”四級責任鏈條,真正實現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的無縫覆蓋格局。

宣傳入心,奏響全民“防火音”
官陂鎮將防火宣傳作為第一道防線,構建起一套“點面結合、立體覆蓋”的宣傳體系。在“面”上,宣傳力求廣度與深度并存。線下,由鎮村干部與退役軍人志愿者組成17支宣傳隊伍深入田間地頭,將法律條文與火災案例相結合,以案釋法,將其轉化為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的防火常識。線上,各村充分利用微信群、視頻號等渠道,構建起內容鮮活、更新及時的線上信息流,確保防火提醒時刻在線。在“點”上,宣傳工作重心下沉至戶。針對獨居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工作人員上門宣講,用方言拉家常、講安全,從柴草堆放到電器線路,逐一協助排查火源隱患,將安全防線延伸至“最后一米”。這一系列立體化、精準化的宣傳舉措,有效將防火意識深植人心,共同奏響了全民參與的“防火音”。

關口把脈,拉起源頭“隔離帶”
官陂鎮堅持源頭治理,將火源管控作為防火工作的核心。一方面,嚴格管控野外用火,加強對進山作業人員和車輛的登記管理,嚴禁攜帶火種入山。對林區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及個人,明確其防火主體責任,從源頭上消除火災隱患。另一方面,組織全鎮護林員與網格員加大對重點林區、墳山墓地、農林交錯帶等火災易發區域的巡查巡護頻次和密度,并創新運用無人機開展空中巡查,與地面巡山隊伍形成“空地一體”的立體監控網絡,有效覆蓋巡查盲區,實現對火情的實時監測與快速響應,為拉緊源頭“隔離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防火工作,功在平時,利在長遠。官陂鎮將責任、宣傳、管控三個方面構成一個自運行機制,依靠體系內部的協同作用實現常態化、高效能運轉,從而讓防火工作擺脫了季節性、運動式的依賴,并鍛造出一套“免疫系統”,將守護綠水青山的責任化為深入肌理的本能反應,為區域生態安全筑起一道堅韌可靠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