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縣委書記廖海軍到金山林場、華豐鎮湖底村等地,圍繞珍稀林種保護、林下產業升級、文旅融合發展進行專題調研。調研中,廖海軍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關于“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推進文旅深度融合”要求,立足華安生態優勢,以歷史的思維守護好“中越友誼林”獨特文化遺產,以產業的邏輯做大做強林下經濟,以融合的理念做優鄉村振興,將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為華安規劃的“要走一條發展資源產業道路”發展路徑轉化為興業富民強縣的生動實踐。

清化桂作為珍稀肉桂品種,是越南的國寶。在越美戰爭期間,為保護清化桂免遭戰火摧毀和滅絕,1969年,越南領導人胡志明主席派專機給周恩來總理送來20千克清化肉桂種子,請求周總理幫助拯救越南國寶清化肉桂。周總理征求了專家意見后,根據清化桂種植所需的地理氣候條件,決定把培育繁殖任務交給福建南部地區。福建省林業部門高度重視,把它交給當時“中國十大標兵林場”之一的華安金山林場進行培育。金山林場通過組織攻關小組培育成功,并建成當時全國培育最早、面積最大的肉桂母樹林基地220畝。如今金山林場清化桂長勢良好,“中越友誼林”已在華安土地上扎根繁衍,實現了周總理“讓越南清化桂在我國保存下來并擴繁發展,真正成為中越友誼之樹”的夙愿。
廖海軍在詳細了解了清化桂的保護現狀與歷史淵源后指出,金山林場的清化桂不僅是一種珍稀植物,更是一段厚重歷史的見證,是中越兩國人民深厚友誼的象征。他強調,要保護好這一珍稀植物。加大種植面積,加強管護,注重防治病蟲災害,禁止非法濫砍濫伐,建立種質資源庫。要建設好這一寶貴基地。根據功能和用途設計好通往基地道路,設立清晰、規范的標識標牌,特別要根據清化桂的生物特點,建好基地的生態鏈。要利用好這一獨特資源。要深入挖掘清化桂種植的意義和用途,以數字化賦能,創新敘事方式,生動形象“講好”這段跨越國界的交流歷史。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將越南清化桂所承載的友好故事充分展示出來,將其與“華安精神”緊密結合,彰顯華安縣在促進中越友誼中所體現的真誠、真心、真情。有效引導游客和專家學者前來參觀、研究,使其成為展示中越友好的重要窗口和科普教育基地。
在隨后調研林下經濟時——
廖海軍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兩次親臨華安調研時就指出“華安的資源就是林、果、竹,優勢條件就是氣候條件”。華安森林覆蓋率高達72.74%,擁有856平方公里的林下空間,是生態高品質中草藥天然的孵化場,更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寶貴資源。
廖海軍強調
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根據華安林下經濟發展現狀,結合“十五五”規劃,按照林農意向、市場導向、產業結構調整等要求,充分考慮林地保護與生態建設,加快進行規劃布局。要探索發展新模式。探索“種+養+觀光”的生態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宜果則果、宜藥則藥,不斷豐富林下經濟新業態。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加大扶持力度,通過科技和新模式賦能,不斷促進綠色經濟發展。要突出重點突破口。加快與云南白藥合作步伐,推動“中草藥+”發展,做大生物醫藥與大健康這一戰略新興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切實把華安的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在詳細察看華豐鎮湖底村村容村貌及有關古厝保護情況后——
廖海軍強調
要加大保護力度保持風貌。每一座古厝不僅是建筑實體,更是活態的文化基因庫,保護好每一座古建筑就是保護一段歷史。要堅持規劃引領突出特色。充分挖掘湖底村獨特的自然山水、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避免同質化競爭。要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進行規劃,特別是對公共空間的布局與提升,要融入更多人性化、生態化設計,使其既能滿足村民需求,又能適配旅游功能。要豐富業態推動融合發展。文旅產業不是孤立的,要與農業、康養、研學等產業深度融合。要鼓勵引導村民利用自有資源發展民宿、農家樂、特色手工藝等,讓游客不僅能來看風景,更能來體驗生活、消費產品,真正讓文旅發展惠及千家萬戶。
縣領導紀曙宏、蘭亞平參加活動。
記者:李鄭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