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負利率大戰:歐央行降息 全球貨幣政策分化箭在弦上
要點:3月10日,歐洲央行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宣布下調隔夜存款利率10個基點,至-0.40%,并擴大QE規模至每月800億歐元,較此前擴大了200億歐元/月,并將QE購債范圍擴大至非銀行企業債券。
這背后,是歐元區2月CPI意外陷入萎縮,促使歐洲央行不得不采取更激進的貨幣寬松政策。不過,在歐洲央行持續推進負利率同時,市場對負利率能否提振經濟,也產生不小的分歧。
以同樣采取負利率的日本為例,負利率政策令日本銀行間借貸規模大幅縮水,截至2月底日本銀行間拆借余額暴跌約80%、接近4.51萬億日元的歷史低位,并制約民眾的消費熱情;更重要的是,負利率還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貨幣競爭性貶值。(21世紀經濟報道)
2.歐美股市興奮曇花一現 德拉吉究竟說錯了什么
要點:受歐央行進一步寬松政策提振,歐美股市上揚,德國DAX 30指數漲幅一度達到2.8%,歐元兌美元大幅下跌,最低下探至1.08附近。然而好景不長,在歐央行會議結束之際,歐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似乎不經意提到,他預期沒有必要進一步降息,并表示“未來關注點將從負利率轉向其他非傳統工具,比如QE”。隨后市場出現大逆轉,歐元兌美元迅速反彈,不到90分鐘就逆轉了歐央行刺激措施造成的1.6%的所有跌勢,日內波動性創下去年11月依賴最大。歐洲債券收益率也迅速扭轉跌勢,再次上漲。歐洲股市漲幅迅速收窄,并轉為大幅下挫。
德拉吉在會議結束前的表態到底意欲為何?是否是德拉吉本人犯下的“溝通錯誤”(communication errors)?
中金股票策略研究分析師劉剛指出,貨幣政策最重要的一環在于預期的管理,即所謂的前瞻指引。最好的方式,是不設置任何時間和工具底限的開放式信號,如同德拉吉在2012年“whatever it takes”的表態一樣,直至市場情緒和信心轉好為止。然而,此次德拉吉的講話,不僅未能給出進一步的想象空間,反而基本堵死了未來繼續降息的可能性。劉剛認為,德拉吉看似不可思議的表態,實際上反映了歐央行對于負利率可能傷害銀行體系的擔憂。(華爾街見聞)
3.消息稱央行允許商業銀行將企業不良貸款置換為股權
要點:據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央行將允許商業銀行將企業的不良貸款置換為股權,此舉意在幫助銀行抑制正在上升的不良資產率。中國擬出臺的全新的債轉股方案文件,將由國務院特批,以突破商業銀行法限制。(新浪財經)
4.李稻葵:拿出打老虎拍蒼蠅的力度整治金融市場
要點: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必須從根本上加強監管,嚴厲打擊內幕交易和不合理行為,并呼吁政府拿出“打老虎拍蒼蠅”的反腐力度整治金融市場。他還特別建議成立證券檢察院和證券法院,并提出了整合“一行三會”,實行大金融監管、加強注冊制事后監管等五條建議。(每日經濟新聞)
5.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北上深生活成本集體上升
要點:經濟學人智庫昨日發布最新的2015年全球生活成本調查。調查顯示,上海的生活成本已與東京比肩,北京、深圳的生活成本在全球的排名也大幅提升。
調查顯示,新加坡再次成為全球最昂貴的城市,香港、首爾則成為另外兩個躋身全球十大最昂貴城市之列的亞洲城市。(新京報)
6. 2月原油進口量猛增 油價反彈或抬升后期進口成本
要點:海關總署8日發布數據顯示,2月我國原油進口量為3180萬噸,同比增長24.5%;受益于國際油價不斷下滑,當月進口金額為482.9億元,同比18.7%。
雖然1月份我國原油進口量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4.6%),但由于2月份的突然發力,前兩個月我國累計原油進口依然維持快速增長。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為5849萬噸,同比增長9.3%;累計進口金額為967.8億元,同比下降30.8%。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原油進口成本負擔不斷減輕主要得益于當時跌跌不休的國際油價。但近期國際油價的反彈行情勢頭迅猛,或推升后期原油進口成本。(經濟參考報)
7. 京東2015年虧損94億虧損擴大
要點:日前,京東集團2015年財報出爐,其2015年全年凈收入達1813億元,同比增長58%。但全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則為9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亦進一步擴大。
縱觀京東,近年其一直處于虧損趨勢中。赴美上市前一年,京東即虧5000萬元人民幣;上市后首年亦虧49億元,至2015財年業績出爐,其繼續虧損94億元人民幣。這一系列數據,給人的印象是京東雖規模猛增,卻是“賠本賺吆喝”。(投資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