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選手篇】喜歡花花草草兒子送的相機拍出一等獎
泉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黃斌為刺桐紅組一等獎頒獎
泉州市委副秘書長鄧安娜為手機組一等獎獲得者頒獎
泉州市政協副主席李冀平為魅力泉州組一等獎獲得者頒獎
好照片是攝影家畢生的追求。但要拍出一張好照片,談何容易。沒有人知道,這些攝影愛好者為了拍照,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閩南網記者也采訪了幾位獲獎者,和他們分享攝影背后的故事。
本次刺桐紅特別組一等獎《刺桐報春》,出自李純瑜之手。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獲得了8000元的獎金。她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花花草草,尤其是代表泉州的刺桐花,獲獎作品是她去惠安采風的時候偶然拍攝的。由于認得很多花草,一旦她的作品出現花草,她都會給照片做詳細備注,表明照片中的花種。
她在比賽截止的最后一天才投稿,并沒想到能得獎。
說起如何支配這筆不菲的比賽獎金,李純瑜說想換一臺好一點的相機。“我的第一臺相機是兒子送給我的,我一直用它拍到現在,好幾年了。我真的很高興,這次也算是為老年影友爭光了!”李純瑜激動地對閩南網記者說。
退休老人愛攝影連續3年不在家過元旦
今年64歲的蔡金寶,退休前是泉州市總工會的副主席。這次她拍攝的《美的旋律》獲得社會記錄組優秀獎,照片主要描繪蟳蜅女跳舞的動感場面。退休后的生活十分自由,但“閑不下來”的蔡金寶為生活選找到了新目標——報讀老年大學的攝影班。基本上每一個采風活動,都能見到她活躍的身影。
為了拍出好照片,蔡金寶已經連續3年沒有在家里過元旦了。現在,她正在為“五一”的采風活動做準備。“以前工作很忙,現在閑下來才發現泉州可以拍的題材實在是多。風景、人文、民俗、城市建設等,全部都可以出佳作。”蔡金寶說。
自稱是“老年人”的她說,在采風的過程也頗為艱辛。她曾經為了拍九仙山,凌晨3點出門,天氣非常冷。還有一次,為了拍大橋,她爬了30多層樓的樓梯。說起遇到的困難,蔡金寶能說很多,但她卻說:“攝影雖然有時候很苦,但快樂的成分更多。攝影這條路,是我自己選的,我一定會繼續走下去。”
愛好攝影30多年曾經躲在棉被里裝膠卷
“半個泉州人”吳華明愛好攝影三十多年。1981年,還沒什么人學攝影的時候,吳華明就買了相機。“當時還是膠卷式的相機,我經常躲在棉被里裝膠卷、拆膠卷。那個時候,我也沒有專業的暗房,我把房間里的門窗全都關上,窗簾也拉上,變成一個簡陋的暗房,自己拍照片自己洗。”
他的獲獎作品《烈日下大寫的人》拍攝了工人在“三伏天”的高溫環境下堅持在戶外工作的場景。吳華明說要借這幅作品表達自己對工人們的敬意。除本省外,四川、云南、貴州、安徽等地都留下他采風的足跡。
帶相機上班的小學老師拍出令人贊嘆的“神獸”
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潘朝陽為社會記錄組一等獎獲得者頒獎
來自永春的小學老師陳志鵬憑借《兩岸同樂潑水歡》獲得了社會記錄組的一等獎。照片中的水花,巧妙地形成一個似狗似龍似魚的形狀。這一照片不僅征服了評委。還獲得其他人的好評。不少人直贊這張照片拍得巧。
“去年6月24日,我們去泔江參加潑水節。當時,我們在海上待了4個小時,我抓拍了很多潑水場景。等我回家整理照片時,猛然發現了這張圖,水花的形狀很神奇,它的神態、形態都很好。可能我的運氣也真的不錯。”陳志鵬告訴閩南網記者。
他是土生土長的永春人,作品多多以永春為題材。一開始,他買了傻瓜機,利用閑暇時間拍花花草草。后來認識了同樣愛好攝影的朋友,帶領他一步步走上了攝影之路。他說,泉州的人文景觀處處有,特別是農村,有豐富的原生態文化。
自從走上了攝影之路,他每天都帶著相機上下班,一旦遇到美好的景致就拍下來。“藝術就在身邊,攝影是為了挖掘美好的東西,將美好的瞬間定格下來,將千變萬化的美好記錄下來。”
獲獎者獻愛心捐出所有獎金
今年是黃錦華和攝影打交道的第五年。她拍攝的《彩虹美如畫》獲得了手機組二等獎。在頒獎典禮結束后,她把裝有3000塊獎金的信封交還給主辦方,囑咐要把錢捐出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去年,我去金井看望殘疾兒童,感觸很深。我當時覺得我應該要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或者給他們帶東西,或者給他們買點玩具。他們真的很需要我們的關愛。”黃錦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