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6個月施工,玉湖生態修復項目已順利通過完工驗收,從一片尋常水域,蝶變成為水清岸綠、鷺影翩躚的“城市生態客廳”。
玉湖公園內的“浮動濕地”有效凈化水質,優化生態景觀。全媒體記者 陳斌 攝
玉湖生態修復項目位于荔城區玉湖新城,原屬木蘭溪故道,是城區防洪排澇體系的重要一環。項目動工后,在周邊區域控源截污工程基本完善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植被修復、浮動濕地、人工水草、生物操縱與增氧曝氣等生態技術,全面修復玉湖水生態系統,持續涵養湖區水質。
10月18日傍晚,記者實地探訪玉湖。只見湖面上,幾片大小不一的浮動濕地模塊拼接成優美的“生態浮島”,橙黃粉色的花朵點綴于植物叢中,構筑起一道天然的“植物濾床”。一旁的浮水噴泉曝氣機猶如“人造肺葉”,不斷激起漣漪,仿佛為湖水裝上“呼吸機”。湖心島上白鷺翔集,時而停駐浮島,時而掠過水面,為這幅生態畫卷注入靈動生機。
“水更清了,岸更綠了,鳥也更多了。每天沿湖走一圈,呼吸新鮮空氣,整個人都神清氣爽。”家住玉湖旁的居民陳建洪已成為這里的常客。這份可感可及的生態福祉,正是玉湖生態修復工程追求的目標。
“項目的核心是構建‘水下—水面—岸上’立體聯動的生態系統,實現從單一治理到整體‘治愈’的跨越。”市木蘭集團生態水系建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林翔介紹,水下鋪設的人工水草與浮動濕地形成“水面浮床+水下森林”系統,借助植物根系與附著微生物的協同作用,有效凈化水質,提升生物多樣性,優化生態景觀。曝氣增氧則進一步促進水體流動,改善水生動植物與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全面提升水體自凈能力。在岸上,濱水區通過特色樹種與多層次植物搭配,營造出四季有景的“生態綠肺”。同時配套建設平臺、步道等設施,讓這里形成集生態、休閑、健身、觀光于一體的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
玉湖生態修復項目將天然的“城市生態客廳”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不僅提升城市品位與形象,也將生態效益逐步轉化為經濟效益。
新聞鏈接
玉湖生態修復項目是福建省木蘭溪下游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中干流段生態廊道工程的重要節點項目。項目圍繞“修復水生態、激活濱水區、服務市民生活”核心目標,通過系統修復玉湖水生態系統,增強水利文化觀光體驗,新增生態涵養與游賞休閑等“水美”功能,為市民打造“家門口的公園”,添彩我市山水詩畫生態韻城建設。
□全媒體記者傅梅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守護閩江“黃金水道”2025-11-04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