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陽光掠過鷲峰山脈,屏南電商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內的快遞車輛已排成長龍,工人正將一箱箱農產品裝車發往全國。今年9月,屏南“鮮珥家”品牌剛剛斬獲iSEE全球獎×胡潤中國食品行業百強榜“2024最具創新價值品牌榜”。
這是當地電商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10月1日,當地電商網絡零售額已達7.7億元,同比增長5%。屏南這個山區縣,正借著數字經濟的東風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從一片空白到穩步發展
清晨,產業園早已忙碌起來。分揀車間里,工人麻利地將鹿茸菇、銀耳凍干等農特產品打包成箱;直播間內,主播手持芙蓉李干,正對著鏡頭熱情推介;物流倉庫外,滿載貨物的快遞車輛整裝待發。
這座占地2250平方米的產業園,如今日均發貨量達6萬件,2024年綜合營業收入突破4億元,成為屏南電商發展的“主陣地”。
而在2015年之前,屏南電商還是一片空白。
那時,受制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當地的優質農產品長期處于“提籃小賣、小商小販收購販運的階段”。“以前茶樹菇一熟就愁銷路,好東西走不出大山,更賣不上好價錢。”當地菇農倪家瑜回憶道。
瞄準產業痛點,屏南抓住電商時代風口,以創建“福建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為契機,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的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設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為產業發展豎起堅固的“四梁八柱”。
“政府的政策引導如同精準滴灌的營養液,讓我們能心無旁騖謀發展。”鮮珥家(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錦兵對此深有感觸。他回憶,屏南在2019年出臺《扶持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農產品標準化、物流補貼、品牌培育等9條舉措。
這些政策“組合拳”直擊痛點:發放扶持資金、支持企業申報SC資質;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近8000平方米電商產業園,集成物流倉儲、人才培訓、產品展示等功能;對入園企業實行零收費政策,降低創業風險。
政策紅利迅速顯現。產業園入駐企業從最初的幾家發展到26家,涵蓋電商孵化、短視頻直播、農副產品銷售等多個行業。如今,園區內年銷售額過億元企業達2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15家,孵化限上商貿企業15家。
“通過‘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我們不僅活躍了消費品市場,更延伸了產業鏈。”屏南縣電商辦主任周華鏗介紹。
從飽受困擾到研發破冰
當一批電商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如何趁熱打鐵,帶動電商產業再上臺階?
走進鮮珥家生產基地,只見880平方米的無塵車間內,工人正對產品進行包裝;隔壁的實驗室里,研發人員專注地記錄著數據。
“我們擁有兩個標準科研實驗室和專業研發團隊,通過強化技術研發推動產品精深加工,以此解決農產品銷售周期短的難題。”鄭錦兵介紹。
作為當地的電商龍頭企業,鮮珥家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15年創立之初,公司就飽受農產品保鮮難、標準化程度低的困擾。為此,團隊將研發作為突破口不斷深耕。2019年,在屏南招商引資政策吸引下,該企業將總部遷入屏南辰頤嚴選電商產業園。這里完善的配套設施和政策支持,讓鮮珥家的技術積累如虎添翼。“2020年,我們耗資1億元自建集生產、加工、銷售、展示于一體的65畝電商產業園,如今日均發貨量達3萬件以上。”鄭錦兵說。
據介紹,鮮珥家采用“互聯網+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在全國建設數十個菌菇種植基地,覆蓋數百個合作種植基地。公司通過訂單農業方式,與農戶建立穩定合作關系,既保障了原料供應,又帶動農民增收。目前。企業直接帶動就業500多人,間接帶動就業2000多人,2024年幫扶銷售農產品金額超5000多萬元。
龍頭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激發了當地電商產業的活力——寧德映潮農業有限公司的干果產品榮登抖音商城爆款榜;屏南小田姑娘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月售菌菇湯包200萬包;創欣樂思信息科技公司鹿茸菇日銷售量達20噸……
從普通農婦到網紅主播
當政策搭臺、企業唱戲的格局逐步形成,屏南電商發展的最后一環——人才培育,成為激活全產業活力的關鍵密鑰。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我們屏南高山種植的羊肚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產業園的直播間里,楊美麗手持新鮮菌菇,面對鏡頭熱情地推介。屏幕上,點贊、評論、下單信息飛速滾動,一場直播下來,成交訂單超千件。
這位土生土長的屏南姑娘,如今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主播,但誰能想到,4年前她還是一位對電商一無所知的普通農婦。
2019年,屏南舉辦首期電商直播培訓班。“當時老家的錐栗滯銷,我就想著試試直播帶貨。”楊美麗回憶道,第一次直播時,她甚至無法熟練地上線商品鏈接,但居然還賣出了1186單。
這次成功讓她看到了電商的巨大潛力。之后,她先后參加了由當地舉辦的多場電商直播培訓,逐漸成長為屏南優秀助農主播。
“我們采用階梯式培訓,設置普及班、基礎實操班、精英班三個層次,對優秀學員還提供設備支持和一件代發服務。”周華鏗說。
據統計,截至10月1日,屏南已舉辦電商培訓60多期,累計培訓學員8000多人次,孵化出“小田姑娘”“潘漂亮”“楊美麗”“包菇婆”等一批本土網紅主播。
電商直播不僅是銷售渠道,更是助農致富的“快車道”。例如,貴州姑娘田小宇隨丈夫來到屏南創業,如今直播間年銷售額已達1.47億元,多次免費為農戶銷售土特產,當地干豆角等農產品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
去年以來,屏南進一步創新電商直播助農路徑,縣工信、農業農村等部門和電商企業協同發力,嚴格把關產品選品、直播銷售、售后服務等流程。目前,全縣已培育月銷售200萬元以上的農民帶貨主播10多名、月銷售20萬元以上的50多名,電商人才隊伍持續壯大。(記者 莊然 通訊員 甘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