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福建調查總隊發布了《2016年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統計公報》)。今天上午,福建省統計局副局長陳志強做客新華網,就《統計公報》相關內容,從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生態建設等多方面進行解讀。

福建省統計局副局長陳志強接受本網專訪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4% 意味著什么?
《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福建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519.15億元,比上年增長8.4%。
8.4%,這是一個什么概念?
陳志強解釋,2016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內又缺乏新的增長支撐點,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實現8.4%的經濟增長,來之不易又十分珍貴。”
因為來之不易,這“8.4%”的“含金量”也十足。隨著經濟規模的增大,8.4%的增速所對應的經濟增量超過2500億元,不僅相當于1981-1990年福建省經濟總量之和,也超過了福建省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年的地區生產總值。
從全國范圍來看,8.4%的經濟增速仍然是比較快的增速,在全國各省市中位居前列。數據顯示,2016年福建省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居全國第10位、東部地區第6位,增速居全國第8位、東部地區第2位。
發力供給側改革 “三去一降一補”顯成效
盤點2016年關鍵詞,熱門之一的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年,福建省出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N”政策體系,“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也取得實效。
怎么去?降了什么?又如何補?陳志強做出了回答。
從去產能看,福建全年原煤產量同比下降10.2%,粗鋼產量下降4.4%。
從去庫存看,福建全省商品房去化周期比2016年初減少9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12月末自2016年初以來環比首次減少。
從去杠桿和降成本看,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和成本都是下降的。2016年末福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2.29%,同比下降0.89個百分點。
從補短板看,2016年福建全省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22.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投資增長34.4%,教育投資增長20%,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15.5%。
經濟發展保量又保質 第三產業成主要支撐
“2016年,我省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產業結構、需求結構等都在不斷優化。”陳志強說道。
陳志強指出,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去年以來,福建省各個產業對全省經濟增長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農業生產保持平穩狀態,工業向中高端邁進,而第三產業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
數據顯示,2016年,福建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快于第二產業3.4個百分點,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2.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2.8%,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從《統計公報》中,我們可以解讀出我省經濟運行總體上呈現出緩中趨穩,但我們也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質量在這平穩中也有新進展。”陳志強表示。
具體來說,一是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2016年,全省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42%;二是國家、集體、個人等不同社會群體都共享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2016年,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295.2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43.25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608元。
生態省建設 擦亮“清新福建”招牌
“清新福建”一直是福建省的一張亮麗名片。2016年,福建省繼續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也取得良好成效。
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福建全省12條主要河流整體水質為優,119個縣級以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6.6%。全省森林覆蓋率65.95%,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生態安全屏障加固。福建省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30.05萬畝,市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6.5%,市縣污水處理率88.6%。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福建全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4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3.8%。
“十三五”開局良好 2017福建經濟穩中向好
陳志強分析,從國際形勢看,2017年全球經濟的增長勢頭將有所增強。從國內形勢看,中國經濟轉型正處于“破舊”走向“立新”的過程中,在新舊動能轉換接續的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不減,但中國發展的基本面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潛力和條件。
陳志強表示,目前改革紅利繼續釋放,行政體制“放管服”改革不斷加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對于福建來講,自貿區、海絲核心區、福州新區等多區疊加的政策優勢也將不斷顯現。
“我認為,只要深化改革,加強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精準施策和責任落實,努力鞏固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2017年福建經濟能夠實現穩中向好的增長。”陳志強表示。(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