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天表示,從全國消協組織今年以來接收到消費者的投訴來看,婚戀服務糾紛呈上升趨勢,一些婚介機構將婚戀服務變成了“情感消費陷阱”,使本該幫助青年群體走向婚姻的行業背離了初衷。
中消協介紹,婚戀市場亂象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營銷行為不規范,比如用“包成功”“后期由男方付款”等缺乏依據的宣傳噱頭誘導消費者沖動簽約; 二是服務縮水、貨不對板,承諾的推薦對象、見面次數往往大打折扣; 三是退款難、違約金高,機構通過不公平格式條款收取高額違約金或拒絕退款。消費者的失望不僅體現在金錢損失,更在于對婚戀服務行業的信任流失。
中消協表示,婚戀服務行業應當走上規范化軌道。建議有關部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細化相關標準,將服務頻次、信息真實性、合同退費機制等納入監管;同時推動建立行業信用評價和黑名單制度,讓違規機構和從業者寸步難行。
對于消費者而言,保持理性和謹慎同樣關鍵。
面對宣傳噱頭,要敢于追問承諾依據,切勿相信口頭承諾; 簽約前,要仔細審閱合同細節,避免落入“霸王條款”; 在遇到侵權時,要勇于向消協組織、監管部門投訴舉報,必要時通過司法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總臺央視記者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