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慕絲妮火雞面以又甜又辣的獨特口味,在今年的春糖會上一戰成名,對此,筆者非但不感到驚奇,反倒是奇怪,那么多方便面大企業,怎么就沒想到開發甜辣味系列的產品?思來想去,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傳統觀念禁固了開發者的思維——面條怎能以甜味調味?太辣了多數人接受不了。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給方便面做調味,可借鑒的傳統特色風味取之不竭。辣味入面極為常見,可加入甜味的面條極少,非把這兩個味道搭配作面條的調料,能好吃得了嗎?
筆者只想說,這是老一輩人的觀念,且老一輩人也是從小吃著家里的飯長大,沒有嘗試過這種搭配。
有人說,年輕人喜歡這種口味是因為韓國文化影響力太大,而甜辣味在韓國很普遍。慕絲妮火雞面是抓住了“韓貨”受抵制的時機,強勢出擊,迅速脫穎而出。
說到這里,筆者得提一下這兩三年躥紅吃貨圈的三養火雞面。三養火雞面就是以勁爆的甜辣味著稱,年輕人能接受這種味道,有人說他們是在叛逆的年齡,找到了一種夠刺激的食品。
可這種甜辣味竄紅僅僅是因“哈韓”和“夠刺激”嗎?筆者認為不是,而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從小就接觸并接受這種味道,且本身是喜歡這種味道的。
想想已修成正果的衛龍辣條,就是甜辣的味道。十五六年前即出現在街邊小店和學校大門外的辣條,勾住了孩子們的魂,不管媒體與家長怎樣反對,哪個小學生中學生沒有背地里買上幾包來吃?而且一吃就上癮。當年的孩子能做主買零食,如今長大了,能做主買主食,自然而然也能接受這種味道。
此外,甜辣味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不僅在韓國、泰國,歐洲飲食中也常將辣味與甜味搭配。西餐館提供蕃茄醬與甜辣醬,就跟中餐館提供醬油和醋一樣普遍。這樣說來,宮保雞丁成為國外最受歡迎的中國菜就不難理解了。
甜辣味再好但并不適合拌面條!筆者認為,正是這個頑固的傳統觀念,絆住了方便面調料口味的研發。如今,慕絲妮火雞面火得讓人眼紅,其它方便面企業早先咋不去研究三養火雞面走紅的原因?它在國內已紅了兩三年,就是因為味道上很抓人。再往前推,衛龍的味道為啥受歡迎?它已生存了十幾年,而且越長越茁壯,味道是基礎。如果強調零食的調味與面條不同,那就是缺少跨界思維的表現。
筆者了解到,方便面行業近年來不景氣,所以沒少在口味研發上下功夫。但新研發的口味比較中庸,產品依然定位在“充饑”,這與當下飲食追求新奇刺激與休閑之風不大相符。此外,方便面在努力洗脫“不營養”之名,其表現就是料包越來越淡。低鹽飲食是世界潮流,可口味太淡吃著不香,解決這一問題就應向國外學習,國外飲食少鹽,但甜、酸口味更為豐富。
中國餐飲味道極為豐富,國人對各種口味的接受程度也領先于世界,這是方便面口味研發的沃土。這也是筆者感到奇怪的原因,方便面大國里咋一直缺少甜辣味系列?
筆者認為,此事對食品行業的啟發是,口味研發既要從傳統風味中去發掘,又不能被傳統觀念所禁固,要有全球眼光、跨界思維。而且企業要去研究年輕的一代,他們對食品的需求,不僅為了溫飽、美味、營養,而且轉向尋找刺激,打發無聊,開闊眼界,甚至是體驗痛苦——比如魔鬼般的辣味。這也是對生命的體驗。 (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