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調整 向同行看齊?
和往年的財報內容發布方式相比,今年三季度,京東選擇通過“行業口徑”發布交易額數據。根據京東財報顯示,在過去三個季度中,京東集團前三季度交易總額累計近9000億元,其中三季度實現交易總額3025億元,對比上年同期2286億元,同比增長32.3%。
但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京東在去年三季度宣布的交易總額統計數據包含兩種統計方式,一種是京東自己的統計方式,實現的交易總額為1556億元,另一種統計方式解讀為“行業口徑”,實現的交易總額為2286億元。而在此次發布的三季度財報中,只顯示了后者的數字情況。
據京東在補充財務信息和業務指標說明中表示,對交易總額的解釋為公司網上直銷業務及網上交易市場的所有訂單的總價值,無論貨物出售或交付或是否退回貨物。包括放置在平臺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以及第三方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都由京東或京東的第三方商家履行訂單。交易總額包含由買家向賣家支付的運費費用,但不包含超重費用,是比較公開的參數定義,也是主要業界同行的統計方式。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分析人士稱,相較于京東原有統計口徑,采用行業口徑更有助于京東和業界同行對比。實際上,在“雙11”期間,京東在公布自11月1日-11日的交易額數據時,就已引起老對手阿里的調侃,由此也引發了一場關于“誰數學好的”爭論。該分析人士認為,這實際上是兩大電商巨頭在競爭方面越發激烈的體現。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交易總額口徑調整一方面是因為計量方法變更,更有利于京東數據監測;另一方面,京東也有利于與同行分析對比,以便于消費者和股東縱向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