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兩指彈出萬般音,在A股市場,一有風吹草動,總會引人遐想無限。
今日(10月31日),上海自貿區概念股午后強勢崛起,截止收盤,東方創業、暢聯股份、申達股份、上海三毛、上海物貿、龍頭股份6只股漲停;長江投資、華貿物流漲逾8%;上港集團、上海臨港等漲逾7%;外高橋、交運股份、浦東建設等都有不同程度漲幅。
點擊查看上海自貿區概念股行情一覽(來源:東方財富網)
而這一板塊的大漲,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結合市場消息,小編來總結一下這些藏不住的“消息”或許是這場漲停潮背后的誘因。
誘因一:特斯拉在上海自貿區建廠?
10月26日,商務部在發布會上表示,特斯拉正與上海市政府洽談建廠事宜。商務部發言人高峰稱,對于高技術、節能環保、新興產業等領域的投資,中方始終持歡迎態度。
事實上,此前,有外媒報道,特斯拉已經和上海市政府就其在上海建制造工廠達成協議,有望以獨資的形式在上海自貿區建立工廠,目前雙方還在商議時間等公告細節信息。
誘因二:各地方自貿區效應漸現
上海海關10月25日發布消息稱,上海自貿區成立四年來,新增海關注冊企業1.8萬家。目前,上海自貿區內海關注冊企業總數達到2.7萬家,短短四年間,新增海關注冊企業數是之前總數的2倍。
據新華社報道,陜西自貿區從今年4月1日揭牌至10月13日,新增企業6114戶,新增注冊資本1856.6億元人民幣,新增注冊企業數量和注冊資本較去年同期均出現大幅增長.
10月30日,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東湖保稅區發布《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于東湖綜合保稅區推進自由貿易的投資促進辦法》,為內陸自貿區的瓶頸和痛點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各地自貿區效應漸現,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優勢和吸引力突出.
誘因三:上海籌劃建立自由貿易港
據新華社報道,業內人士指出,自由貿易港通常被視為開放程度最高的自貿試驗區,往往能成為一個地區、乃至全球開放高度和貿易樞紐中心。
中泰證券表示,非??春米杂少Q易港建立過程帶來的相關行業的投資機會,主要涵蓋上海本地的地產、商業、物流、貿易轉口、旅游以及上海本地的一些制造業等領域的公司,主要從三個方向選擇投資標的,一是業績好、直接受益自貿港建立的上港集團、外高橋、華貿物流等,二是當年上海自貿區主題中表現較高的個股,如長江投資、申達股份等,三是其他自貿區的港口股,如廣州港、珠海港、鹽田港、天津港等。
【延伸閱讀】
自由貿易港建設上海先行 各地發展路線圖漸明晰
建設自由貿易港,上海仍處于先行先試的地位。據了解,上海相關部門已形成了探索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的初步方案,并已上報。除上海外,舟山市第七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設自由貿易港區,經過三年左右有特色的改革探索,初步建成自由貿易港區先行區。另外,大連片區后期也會加強與上海在港口、航運、物流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大連港與上海港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近期自由貿易港方面消息頻傳,今日A股中上海自貿區和物流板塊,繼續表現強勁。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今年3月底,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上海將在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自由貿易港區。對標國際最高水平,實施更高標準的“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貿易監管制度。
此外,上海自由貿易港區將根據國家授權實行集約管理體制,在口岸風險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監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簡化入區貨物的貿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簡化一線申報手續。探索實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金融、外匯、投資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風險防控體系。
“從上海自由貿易港建設初步方案看,與之前的保稅區、進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相比,上海自由貿易港將借鑒新加坡、迪拜等國際上的做法,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類似于‘關內境外’。其最大突破就是區內進出口關稅存在優惠舉措,以滿足國內消費升級,增強出口競爭力。”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如是表示。
該人士解釋說,所謂“區內自由”,簡單說就是院子前門打開了,企業進門不需要再繳納任何費用,港區的開放度和自由度都將進一步放開。例如,區內化妝品、食品、藥品等行業將由原來單一的成品進出口,變成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到銷售等產業鏈的全配置。此舉可進一步提高國內品牌“走出去”競爭力,同時通過引入國際品牌,倒逼國內企業轉型升級、降低成本,惠及消費者。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表示,上海自由貿易港建設是國家需求和國家戰略,是在自貿試驗區建設基礎上的創新與突破,是上海深化改革開放,從全球視角優化資源配置和整合的重大探索。今后政府監管模式、企業生產模式都將有重大突破,許多產業將由現在的生態許可制變成備案制和豁免驗證,必將助力上海在更高層面實現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的自由高效流動,推動上海經濟轉型與發展。
受此影響,區內的加工貿易、轉關貿易和出口貿易等都將受到提振,港口、物流、倉儲、商務等相關行業產業將迎來利好。一位港口行業人士表示,上海建設自由貿易港區,將進一步促進洋山港向國際一流樞紐大港邁進。
另外據遼寧日報報道,大連片區將重點從制度創新方面支持國資國企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資源提質增效,開辟國資國企引領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新路徑。圍繞推進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以與上海對口合作為契機,加強與上海在港口、航運、物流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大連港與上海港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進一步完善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頂層設計。
除上海自由港外,據舟山日報消息,舟山市第七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設自由貿易港區,經過三年左右有特色的改革探索,初步建成自由貿易港區先行區;經過更長時間的探索實踐,努力把舟山打造成為開放度更高、輻射力更強、全方位對接國際通行規則的自由貿易港區。
可見,自由港將成為短期內市場關注的焦點。川財證券研報顯示,自由港效應帶來分子改善。自貿區和自由港的催化下,估計到2020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可比目前增長約萬億,形成巨大的紅利蛋糕待分食。從結構看,運輸、旅游或是最受益行業,涉及到相關地域的交通運輸、商業貿易、文化傳媒、房地產板塊的上市公司。政策傳導的時差會產生預期差。自由港建設方案是上海自貿區重點工作之一,仍將進一步深化;國家對上海自貿區可復制、可推廣的要求,使得自由港主題繼續在全國自貿區范圍內推廣和擴散;自貿區政策的各階段會產生預期差。統計顯示,在地方自貿區申請后的一個月,至批復的階段,約為時三個月是超額收益期。自由港效應對PE的改善或被低估。上港集團、上海臨港、上海機場、華貿物流等多數公司的業務多是在劃定的自由貿易港區范圍內經營,自由港能夠帶動相關公司業務量增加,帶動公司利潤增加。(來源:中國證券網)
上海自由貿易港初步方案成形 港口物流等行業將迎利好
建設自由貿易港,上海仍處于先行先試的地位。多位知情人士昨日對上海證券報記者透露,上海相關部門已形成了探索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的初步方案,并已上報。
今年3月底,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上海將在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自由貿易港區。對標國際最高水平,實施更高標準的“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貿易監管制度。
此外,上海自由貿易港區將根據國家授權實行集約管理體制,在口岸風險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監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簡化入區貨物的貿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簡化一線申報手續。探索實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金融、外匯、投資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風險防控體系。
“從上海自由貿易港建設初步方案看,與之前的保稅區、進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相比,上海自由貿易港將借鑒新加坡、迪拜等國際上的做法,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類似于‘關內境外’。其最大突破就是區內進出口關稅存在優惠舉措,以滿足國內消費升級,增強出口競爭力。”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如是表示。
該人士解釋說,所謂“區內自由”,簡單說就是院子前門打開了,企業進門不需要再繳納任何費用,港區的開放度和自由度都將進一步放開。例如,區內化妝品、食品、藥品等行業將由原來單一的成品進出口,變成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到銷售等產業鏈的全配置。此舉可進一步提高國內品牌“走出去”競爭力,同時通過引入國際品牌,倒逼國內企業轉型升級、降低成本,惠及消費者。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上海自由貿易港建設是國家需求和國家戰略,是在自貿試驗區建設基礎上的創新與突破,是上海深化改革開放,從全球視角優化資源配置和整合的重大探索。今后政府監管模式、企業生產模式都將有重大突破,許多產業將由現在的生態許可制變成備案制和豁免驗證,必將助力上海在更高層面實現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的自由高效流動,推動上海經濟轉型與發展。
受此影響,區內的加工貿易、轉關貿易和出口貿易等都將受到提振,港口、物流、倉儲、商務等相關行業產業將迎來利好。一位港口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上海建設自由貿易港區,將進一步促進洋山港向國際一流樞紐大港邁進。(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強勢崛起!揭秘引燃上海自貿區概念股的誘因(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