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養老有養老保險,12個檔次領取養老金有區別
隨著我國邁入老齡化進程,養老問題就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國在養老方面的政策也不少,這些年來也在不斷的完善。農村養老是我國養老問題中的重要一方面。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讓農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國家出臺了許多的農村養老政策,讓農村老人老有所養。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農村老人都能領到哪些補貼。
(1)農村基礎養老金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農民,每月都可領取基礎養老金,由于在03年之前,農村很少有人購買養老保險,國家幫未曾購買養老保險的老人每月發放基礎養老金,現在由于各個地方經濟不一樣,所以老人領取的基礎養老金數額也不一樣。
(2)農村老人高齡(80歲以上)補貼
老人一上了年紀,身體就越來越容易變差。尤其農村老人,在60歲的時候,還可以做些勞動,但當到了80歲以上的高齡,不但喪失了勞動力,生活來源上也幾乎完全靠子女供養。基于此,國家為幫助年輕人緩解負擔,8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100元,90歲以上每月發放200元,因地方不同經濟能力不同,具體發放數額要按照當地標準。
(3)農村養老保險
我國農村地區人們所投保的主要為新農保,農村養老金投保檔有多個繳費檔次,從100元到2000元不等,當繳滿15年之后,在農民年滿60歲時就可領取養老金,具體領取數額是按照個人已繳養老金總數加政府補貼,再除以139。
以上就是農村老人所享有的福利待遇,雖說對比城里老人的退休金不算多,但是至少可以使得農村老人有個生活保障。
即便這些年國家大力提倡養老保險,還是有很多農村人沒有選擇參保,是因為他們沒有這個意識嗎?還是現實情況讓他們左右為難?
心態1:不少農民心底里想買,卻徘徊不定
據悉,2017年的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分了12個檔次,繳多繳少自然也意味著以后能領的養老金數額不一樣。
不過,到底繳多少合適?在繳費窗口前,我們通常聽到討論是這樣的:
“買最低的負擔不大,一年只要交100多,但老了之后才94塊錢一個月,能做啥?感冒一次錢都不夠用吧?還不如自己多掙點……”
“老了光指望兒女多不好,不遭嫌棄自己也不好意思只開腔要錢。但要買最高標準的,一下子要幾千,現在打工收入根本沒保障,家里還有要讀書的。而且就算一年交2000,老了之后一個月也才300左右,哪里夠過活……”
心態2:對保險這事兒就是信不過
作為弱勢群體,老農民經歷的事兒多了,很多事情一開始說得好,最后都讓農民非常失望。就拿保險來說,騙保的情況也是比比皆是,誰又能確保這次買的養老保險最終能到自己手上?
農村人賺錢不容易,本來就很難拿出錢來,不是不愿意交保險,只是心里沒底不敢隨便交!
心態3:養老保險不夠公平,農村人為什么不能買社保?
有的農民在外打工多年,也算了掙了些錢,買養老保險倒是沒問題了,但算下來卻覺得很不公平。城市人可以買社保,這樣退休之后養老金起碼有幾百上千,但農民工無單位、無證明、無關系,社保也就無從買起。養老保險回報太少,對很多人來說還不夠煙酒錢,想來想去還不如自己先努力多賺點存著。
對于農民朋友來說,在養老這方面確實有些進退兩難,大家都希望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國家也能逐步改善農村養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