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制造添“智”
機器人公司廠房,就是一座智慧工廠,一個巨型一體化集成設備在運轉著,一個個機器人自主完成取貨、搬運、裝配、檢測、成品入庫等程序,真正是“機器人生產機器人”。
徐方表示,這種智慧工廠也叫數字化車間智能平臺,是公司重點打造的智能制造平臺之一。公司自用的這個智能化車間,可以年產5000臺機器人,開足馬力甚至年產10000臺也不成問題。同時,公司提供智慧工廠訂制服務,為不同行業企業量身打造智能制造設備,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智能制造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專家表示,智慧工廠將機器人、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進行融合,在生產、質量控制、物流等環節提高智能化,這也是機器人制造生產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公司生產的智能平臺價格在幾千萬到上億元不等,已被多家公司所應用。目前,公司與中核集團相關合作項目進展順利,已有部分工作站項目完成驗收。此外,公司為中興通訊規劃實施了數字化工廠項目。
徐方介紹,除了智慧工廠,公司另一個重點業務是智能裝備平臺,主推智能型工業機器人。徐方形容,傳統的工業機器人是“閉著眼睛干活”,先“教會”,然后進行重復性工作。而智能機器人除了具有第一代示教機器人和第二代離線編程機器人的特點外,還帶有各種傳感器,對外界環境具有感覺能力,同時具有獨立判斷、記憶、推理和決策的能力,能適應外部環境變化,靈活調整工作狀態,完成更加復雜的操作。
目前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激烈,外有“四大家族”等國際品牌,國內機器人產業鏈下游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也在轉型自供機器人,如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公司,東旭新能源收購上海安軒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等。
打造高端智能化產品,在制造行業拓展服務市場,成為公司的突破點。徐方表示,通過新型智能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公司業務領域更高端更多元。在機器視覺方面,公司自主研發的視覺識別系統,實現了工業機器人的視覺檢測、視覺定位、視覺跟蹤等功能,并應用于多關節機器人、并聯機器人、雙臂協作機器人等產品。
在汽車及零部件、電力、工程機械等傳統優勢領域,公司與寶馬、通用、上海交運、國家電網等大型企業的合作不斷深化。此外,公司業務向3C、廚衛、新能源、核燃料、電商等領域拓展。
拓展海外市場
目前,公司的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已經銷往歐、美、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多家企業達成合作。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推進全球化產業布局,考慮在新加坡、日本、歐洲、美洲等地設立研發中心或者營銷網絡,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
徐方表示,在海外設立研發或銷售中心,是公司主動對接國際競爭的一種嘗試。公司三分之二的客戶都是國內外高端客戶,包括獨資企業、合資企業、大型國企等。
公司一直在與海外機器人公司直接競爭。徐方表示,海外基本上都是存量市場,要想在有限的市場分一杯羹,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公司的移動機器人,早在十年前就實現了出口。“考察了北美市場后,發現我們的智能物流設備等在當地市場具有一定優勢。”徐方認為,在智能物流領域,目前最先進的技術都在中國,公司的相關設備具備國際競爭力。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年)》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3。近年來,海外機器人企業紛紛開拓中國市場,尋找應用場景、進行技術升級。但國內不少領先企業在很多應用場景上更了解用戶,在系統集成方面具備優勢。
據了解,公司已與米其林合作,共同研發具有國際領先優勢的輪胎行業的智能物流系統。2016年,公司出口銷售額1.5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7.37%,同比大增346.76%。為提升國際競爭力,趙立國表示,公司不排除在海外并購相關優質企業。(記者 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