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浙人均存款最多 廣東總量占全國近1/10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末住戶存款余額為60.65萬億元,同比增長9.9%。
那么,各省份的住戶存款如何?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29個省份的住戶存款數據統計發現,去年廣東住戶存款超過5.9萬億元,正逼近6萬億元大關,在全國遙遙領先。浙江的人均存款近7萬元,在直轄市以外的省份中高居榜首。
粵蘇魯領銜總量
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到去年年底,廣東的住戶存款余額達到59768.75億元,比第二名多了1.5萬億元,比第三名多了1.8萬億元,領先優勢明顯。
廣東省坐擁廣州和深圳兩大一線城市,而一線城市擁有最發達的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這些都屬于高收入行業,因此廣深的高收入群體規模也比較龐大。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深的總部經濟效應比較明顯,聚集了一大批高收入人群。另一方面,廣東的外來務工人員數量是最多的,他們通常是通過存款,積累到一定程度再拿回老家蓋房子或買房等。
廣東之后,江蘇和山東分列第二、三位,都超過了4萬億元的大關;第四名的浙江住戶存款余額達到了3.8萬億元。
在這四個經濟大省之后,河北、四川、河南、北京這四個省份的差距不大,都在3萬億元上下。遼寧和上海都剛好超過了2.5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遼寧,去年遼寧在經濟數據“擠水分”后,其全國的GDP排名,從之前的第10名下滑到14名;但在住戶存款余額方面,遼寧仍穩居前十。
丁長發說,在遼寧的就業群體中,體制內的、國企人員最多,他們的投資意識相對保守,投資渠道比較單一。同時遼寧發展早,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都比較高,拿退休金的人也多,老齡化人口占比較多,對老齡人口而言,投資的安全性要比收益重要得多,因此存款對他們來說也是最優的方式。
人均存款高低與城鎮化相關
去年我國人均存款達到了4.38萬元。在統計的29個省份中,有9個省份等于或高出這一水平,主要是在沿海發達地區。
其中,京滬兩大直轄市的人均存款都超過了10萬元。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作為強一線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最為發達,是高收入行業最為集中的地區。
在京滬等直轄市以外的省份中,浙江位居第一,人均存款達到6.93萬元,逼近7萬元大關。
“浙江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上市公司數量僅次于廣東。”丁長發分析,浙江是最典型的“藏富于民”地區,整體的富裕程度在各省份中首屈一指。
浙江之后,遼寧的人均存款達到5.82萬元,江蘇和廣東也均超5萬元。山西、重慶、河北和山東都超過了4萬元。
總體上看,各省份人均存款的差異,與該省的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城鎮化率緊密相關。由于各地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仍比較明顯,而人均存款余額是以全域人口作為基數來計算的,因此城鎮化率高的區域,人均存款往往比較高,反之亦然。
例如,人均存款前9名的省份中,除了山西之外,其余省份的城鎮化率都超過了60%。京滬超過了86%,廣東、江蘇和浙江都超過了67%。
4省份資金總量超10萬億元
一個地區的“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或者可以稱為“資金總量”,是一個地區經濟運行的結果,也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之源。而資金總量中,除了住戶存款之外,企業存款占的比重更大,也更能反映出一個地方對資金的集聚和吸納能力。
在資金總量方面,目前有4個省份的資金總量超過了10萬億元的大關。
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以17.9萬億元在全國遙遙領先,領先第二名6萬多億元。其中,深圳的資金總量達到6.44萬億元,在各城市中位居第三。廣州為4.75萬億元,在各城市中位居第四。兩者合計超過了11.1萬億元,與上海相當。
廣東之后,北京、江蘇分別以13.8萬億元和12.1萬億元分列二、三位,上海以11萬億元位居第四位。
這四個省份之后,浙江也逼近了10萬億元大關,達到了9.95萬億元,位居第5,山東以8.57萬億元位居第六位。(記者 林小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