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場揣摩人民幣飆漲隱形推手 海外對沖基金意外“按兵”不動
在經歷9月11日逾400個基點的下跌后,12日人民幣匯率終于“喘了口氣”。
截至9月12日20時,境內在岸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徘徊在6.5349,較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下跌了96個基點;境外離岸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觸及6.5443,較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下跌了76個基點。
不過,外匯市場趨于平靜的背后,各路資本圍繞人民幣匯率是否均衡合理的分歧,正日益加劇。
“相比多數企業認為央行的政策調控正令人民幣匯率處于均衡合理波動區間,不少金融機構則認為人民幣仍存一定的上漲空間,離均衡合理估值尚有一段距離。”一家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9月11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解釋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調整原因時表示:“當前,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都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已比較充分地反映了經濟基本面,匯率總體處于合理均衡的水平。”
在多位金融機構外匯交易員看來,這番表態某種程度可以被視為央行對當前人民幣匯率均衡合理的認可。這也給9月12日人民幣匯率企穩帶來不小的支撐。
“未來人民幣匯率是企穩還是持續上漲,還得看美元‘臉色’。”盛寶銀行外匯分析師Ole Hansen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若美元頹勢導致人民幣漲幅過大,不排除中國央行會通過逆周期因子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進行調控,適度放緩人民幣漲幅過大過快。
畢竟,人民幣大漲大跌所引發的市場情緒過度波動、以及跨境資本流動平穩均衡狀況出現異動,是中國相關部門不愿看到的狀況。
匯率估值均衡“分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企業與金融機構之所以圍繞人民幣匯率是否均衡合理出現分歧,一個重要原因是雙方對人民幣上漲的驅動力有不同的看法。
相比企業認為此前人民幣大幅上漲,主要得益于美元指數大跌與企業止損結匯盤潮涌,不少金融機構則相信其中另有原因。即中國實際經濟增速優于美國、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降溫令中美利差再度擴大,以及近期大宗商品價格飆漲令相關部門默許人民幣匯率較快上漲以緩解PPI與CPI壓力等,都是驅動人民幣過去兩周大幅飆漲的隱性推手。
“目前而言,這些因素并沒有消退。”上述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指出。
比如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正令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逼近2%,導致中美利差持續擴大至140個基點,勢必吸引全球更多的套利資金流向人民幣債券,推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升值。
此外,美國經濟正遭遇颶風沖擊,導致市場大幅降低三季度GDP增速預期,無形間拉開了中美經濟增速的差距,令人民幣匯率獲得新的上漲動力。
不過,這些因素能否持續助推人民幣匯率再度刷新年內新高,儼然存在不少變數。
摩根大通發布最新報告稱,隨著M1、M2、社會融資總額等前瞻性經濟數據沖高回落,預示中國經濟增速短期趨于放緩,令支撐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因素消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這個觀點尚不足以改變部分金融機構看漲人民幣的堅定立場。
“即便拋開宏觀經濟波動因素,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漲幅也是偏低的。”Ole Hansen分析說。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歐元兌美元漲幅接近15%,澳元、加元、日元兌美元的漲幅也超過10%、10%與7%,而人民幣兌美元漲幅則在7%,僅僅跑贏受脫歐談判不確定性沖擊的英鎊。
“若考慮到中國經濟好轉速度優于歐洲、澳洲與加拿大,人民幣漲幅理應與歐元、澳元相差無幾。”他指出。這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至少還有約7%漲幅。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過去兩周人民幣兌美元大幅上漲,的確存在相當高的補漲成分。而央行適時出臺調整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等政策——釋放,顯然是不希望看到人民幣過快過猛上漲的信號。可見,一方面避免人民幣短期出現大漲大跌行情,另一方面通過引導人民幣在官方認可的均衡合理區間企穩,既能兼顧增加出口競爭力,又能有效地徹底扭轉市場持續看跌人民幣匯率的預期。
沽空對沖基金意外伺機不動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各路資本圍繞人民幣匯率是否均衡合理分歧猶存,但一直伺機沽空人民幣獲利的海外對沖基金們此次卻選擇“按兵不動”。
“12日早盤只有一些套利盤在蠢蠢欲動,趁著境內外人民幣匯差一度超過150個基點開展跨境套利操作,但到午盤境內外匯差跌破100個基點后,這些套利盤也就隨之消散。”上述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在他看來,多數海外對沖基金之所以沒有趁著政策調控之際沽空人民幣獲利,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美聯儲年內加息幾率驟降令美元頹勢延續,他們失去了沽空人民幣的最大籌碼;二是他們還在評估央行是否出臺新的匯率調控政策,進一步給押注人民幣短期大幅升值的“羊群效應”降溫,從而尋找更合適的時機。
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多數海外對沖基金已經放棄了沽空人民幣獲利想法,反而站在人民幣多頭陣營,用約2%-3%資產配置到人民幣多頭頭寸以對沖美元貶值風險。
“不過,他們背地里還是雙面下注。”一家美國對沖基金經理透露。比如他們會在離岸遠期外匯交易市場買入執行價格在6.55-6.6區間、年底到期的人民幣看跌期權組合。
究其原因,盡管央行方面人士認為當前人民幣匯率達到均衡合理區間,但對沖基金擔心美元頹勢會重新點燃市場押注人民幣大幅補漲的熱情,令中國央行通過逆周期因子等措施適度壓低人民幣中間價,從而扭轉市場投機買漲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