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浪潮洶涌,正從各方面重塑著當今社會的面貌,也催生了許多有別于傳統360行的新職業。“聲優”“二次元設計師”“網絡問診”“胖模”……他們因互聯網而生,在希望與挑戰中頑強生長。
互聯網時代的新職業
聲優
他們自稱“棚蟲”,是一群用聲音表演的人。獨自蝸居在安靜封閉的錄音棚里,聲優們隱藏在光鮮的屏幕背后,通過自己獨特的聲音,在網絡中留下痕跡。
葛鈺瑩完成配音工作后與音頻導演交流。
葛鈺瑩畢業于2012年,曾為多部影視劇的角色配音,包括此前一網絡熱播劇中的女一號。隨著網絡智能終端越來越多,她現在的服務范圍越來越廣,包括給天貓精靈這樣的人工智能平臺做配音。“你真的很難想象,和跟自己說話一模一樣的硬件產品對話是什么感覺。”葛鈺瑩說。
葛鈺瑩錄音時在脖子處綁上了喉部麥克風以減少背景雜音。
二次元服飾設計師
晚上,張蹦蹦和劉幼牙兩人仍在研發新的產品。
劉幼牙和張蹦蹦是一對年輕的情侶。一次完全自娛自樂的創意產品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使他們成為現在的二次元設計師兼淘寶店主。
倆人在服裝廠挑選絲線,挑出滿意的顏色往往要花半天時間。
二次元也稱“幻想世界”,其靈感大都來自于動漫和魔幻小說。他們把那些想象性的元素融入到現代服裝的設計中,其風格魔幻搞怪,不拘于現實,因此市場比較小眾。張蹦蹦說,是電商平臺讓他們天馬行空的創意受到同道中人的認可。說起未來,劉幼牙說:“我們希望能夠成立一個設計團隊,把產品線做起來,使品牌更加完善。”
張蹦蹦為劉幼牙拍攝新款服裝照。
網絡問診醫師
劉彥國正在看患者家屬帶來的X光片。在得到治療建議后,家屬如釋重負。
劉彥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一名主任醫師,2008年開始就在互聯網上嘗試問診服務,但當時移動互聯技術并不發達,網上問診的人也很少。
劉彥國打開手機平臺,利用碎片時間解答患者疑問。
2012年之后,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和一些問診平臺技術的發展,不少醫生開始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網絡問診。 在劉彥國看來,這類平臺的出現可以讓患者更精準找到自己需要的醫生,也可以讓醫生更精準地定位自己的患者,同時還能縮短了醫患之間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
登陸問診平臺后,劉彥國打電話向病患者了解詳情。
胖模
每次直播長達3個小時左右,這期間他們需要為顧客試穿二三十套衣服。
然然和媛媛都是90后的職業胖模。她們通過直播平臺,向淘寶店顧客展示最新的服飾。
直播結束回到家后往往就深夜了,兩個人在樓道聊天。
胖模的標準是穿上衣服要有腰,要勻稱,要有美感,這三項缺一不可,每次直播都要換二三十套的衣服。 然然身高一米六五,體重140斤左右。一個多月前,她和媛媛從40多位面試者中脫穎而出,去了杭州,成為一名胖模。現在她每天要拍20~50套衣服,還要在直播中跟網店的客人線上互動,教大家怎樣穿衣顯瘦,一起討論如何做一個穿衣精致的胖美人。
晚上,然然(左)和媛媛在公寓里卸妝。
本報記者 王偉偉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