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英國俱樂部成為中國資本的獵物。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英超南安普頓球隊成為了中國資本在英國最新的收購目標,收購價格可能高到2億英鎊。
英超南安普頓隊疑似成為中資目標
報道稱,過去幾周,萊茵達體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Lander Sports Development)已經與南安普頓隊的所有人Katharina Liebherr展開獨家談判,商討收購事宜。但南安普頓隊的經理Claude Puel卻表示并不知情。他說:“我對主席和俱樂部的人們充滿信心,他們會以好的方式來做事。”
疑似被收購方南安普頓隊,是英格蘭東南部漢普郡港口城市南安普敦的職業足球俱樂部,綽號“圣徒” (The Saints),成立于1885年11月,是英格蘭老牌球隊之一。
疑似收購方萊茵達體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總部位于浙江杭州,是深交所上市體育公司(股票代碼:000558)。
如果這項交易完成,南安普頓將成為中國資本收購的第五家英國足球俱樂部。此前四支球隊分別為西布羅姆維奇、阿斯頓維拉、狼隊和伯明翰隊。繼西布羅姆維奇之后,南安普頓也將成為第二支被中資收購的英超球隊。
中資頻頻入手歐洲球隊
近兩年中資頻頻出海掃貨,屢屢入手歐洲球隊。除了上述的英超球隊外,西甲、意甲、法甲等頂級聯賽的多只優質球隊均有中資入股,以下是幾起較大的事件:
2015年1月,萬達宣布出資4500萬歐元購買西班牙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股份,并進入俱樂部董事會。
2015年12月,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與中信資本宣布以4億美元入股英超曼城俱樂部大股東城市足球集團,占13%的股份。
2016年6月,蘇寧體育產業集團以約2.7億歐元總價收購意大利國際米蘭俱樂部約70%的股份。
2016年8月,AC米蘭俱樂部主席貝盧斯科尼旗下的Fininvest財團官方發表聲明,他們與中國投資者達成初步協議,這些投資者將收購全部Fininvest擁有的AC米蘭股份。
據彭博8月報道,從2011年年初至今的近六年間,中國企業在海外體育領域的收購和投資總額已從當年的區區四百萬美元,飆升到了近14億美元。這期間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兩倍以上,是全行業增速(25%)的近十倍。排名第二位的科技產業收購復合增長率為196%。
截至今年8月,2015、2016年收購案總量已達到18宗,是前四年的4倍以上。
近兩年中資在海外體育產業領域頻繁的資本運作,首先是得利于政策風向的扶持。
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中提到:“引導體育企業做強做精。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和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支持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和優勢項目‘走出去’,提升服務貿易規模和水平。”
世界足壇的資本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資本沒有袖手旁觀。
資深足球記者周繼明曾表示:“我想是到了一個中國投資的時代,英超18家俱樂部中已經有很多外資,上賽季英超冠軍萊切斯特是個泰國老板,曼城是阿聯酋老板,阿森納有個著名的阿聯酋航空公司體育場,世界足壇投資資本國際化已成為一個趨勢。”
其次富豪們的個人情懷,也是不容忽視的動因。2016年5月,中國的睿康集團斥資6000萬英鎊,收購了剛剛從英超聯賽降級的阿斯頓維拉隊。睿康集團董事長夏建統成為球隊的新主席。而夏建統本人就是阿斯頓維拉的球迷,在阿斯頓維拉的官網聲明中稱,夏建統曾在大學期間擔任球隊前鋒。聲明表示,“他在很多年前成為阿斯頓維拉的球迷,并且很高興有機會成為俱樂部的新東家”。
此外,中資入手歐洲球隊,還有一重利好。足球是熱門運動,歐洲足球俱樂部尤其是豪強球隊更是熱門IP,無形當中可以幫助中企開拓品牌的海外影響力。2016年歐洲杯期間,海信集團以球場廣告的形式亮相歐洲杯賽場,成為歐洲杯設立五十六年來的首個中國贊助商。海信集團表示,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彩電品牌還較為陌生,贊助國際重大體育賽事,是可讓大眾盡快認知品牌并形成好感的捷徑。
如何經營是個難題
日前,意大利帕維亞當地法院宣布,意丙聯賽帕維亞足球俱樂部正式破產,這是中國資本收購的第一家意大利球隊。
2014年7月,中國上海旭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全資收購了帕維亞足球隊。不過,在2015~2016賽季,帕維亞僅僅排名聯賽中游,成績難令人滿意。本賽季開始前,中方忽然宣布撤資,由于俱樂部經濟狀況不能滿足注冊需求,帕維亞也失去了參加本賽季意丙聯賽的機會。
歐洲時報網援引意大利當地媒體報道,帕維亞俱樂部后來開始出現欠薪現象,意乙聯賽影響力有限,球隊的季票只能賣出200張,而周邊產品的專賣店也是開張不久即倒閉,因此,整個球隊的經營狀況難以為繼。
這是中資收購歐洲球隊后面臨窘境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帕維亞的破產也給中企敲響了一個警鐘,出海掃貨要慎重,賺錢沒那么容易。
對于頻頻收購歐洲俱樂部的中資而言,收購只是一個開始,如何經營才能長期良性發展,實現利益最大化才是真正的難題。中國資本欠缺運營海外頂級聯賽球隊的經驗,交點學費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CEO張慶分析稱,“許多中國老板投資海外球隊,能做的事情就是給錢。”
此外,歐洲足球是一個成熟的產業,也處于成熟的市場環境中。歐洲市場也不存在中國市場這樣的人口紅利,這種情形下經營上如何再進一步無疑是更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歐洲足球行業的巨額負債和虧損問題也增加經營的困難。據意大利媒體報道,2014/15賽季意甲20支球隊虧損達到了空前的3.65億歐元,之前的2013/14賽季,意甲20支球隊虧損為2.2億歐元。意甲總債務達到17億歐元。
今年8月,中歐體育從意大利菲寧維斯特公司收購了AC米蘭足球俱樂部99.93%股權。AC米蘭足球俱樂部的價值為7.4億歐元,其中便包含約2.2億歐元的負債。無獨有偶,蘇寧收購的國際米蘭則負債也高達4.17億歐元,且面臨著連年赤字5000萬歐元量級起步的虧空。
如何經營海外球隊是一個懸而待解的難題。可以看到,僅僅砸錢是不夠的。
歐洲足球俱樂部的商業運營模式通常包括三種:通過經營俱樂部,控制成本,提高收入獲得凈利潤;通過對俱樂部大規模投資增強俱樂部競技水平,提高球隊估值;俱樂部經營與股東的其他產業相互服務。所有模式都要以良好的競技成績為前提,競技成績的提升意味著競技收入分成的提高、對球星吸引力的提升和球迷關注度的增強,也就將帶來更多的門票收入、球衣等紀念品銷售收入、更高的贊助費用和轉播收入等。
光大證券曾分析過歐洲俱樂部盈利模式的特征:1.收入的規模體量依賴于本土傳媒市場及消費文化,收入結構以版權收益與贊助廣告為支撐;2.收入集中度高,少數影響力最大的聯賽及俱樂部份額高企;3.核心的球員(品牌)成本居高不下;4.自有球員(品牌)培育體系成熟的聯賽及俱樂部可持續發展潛力最大。從中也可以看到,培養優秀球員、獲得良好戰績、深耕本土市場才是正確的方向。
原標題:英超南安普頓隊售價或高達2億英鎊 如何經營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