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華 中新
核心提示:昨天,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專題詢問國務院關于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情況。從政策設計到分配管理、公積金使用等,社會關于保障房的疑問被一一擺到桌面。
遏制高房價 該不該限購?
限購是不得已,將加快推進房產稅在全國實施
【吳曉靈委員】抑制商品房市場的過度投機是為了平抑房價,但長期采取限購政策與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相悖,應該更多地運用稅收手段調節。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限購政策是行政辦法,是房價高速上漲,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還差那么點火候才能把房價抑制住,最后不得已出了這樣一個措施。作為一把劍懸著,還由監察部和住建部聯合實行問責。這招起了一些作用,不能說是主要作用。在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綜合政策情況下,商品房價現在總體上趨于穩定,一些城市開始有下降苗頭,一些二、三線城市還在漲著,但是漲幅開始減小。
更多地采取稅收辦法,對需求和供給包括房價進行調節,這是對的。但是,現在有一個信息不是特別清楚的問題,我們正在努力建設城鎮個人住房信息系統。
準備先在40個城市進行試點,先把40個城市個人的住房信息收集起來,然后盡快實行全國聯網。而一旦這一系統建立起來,再加上銀行系統、財政系統、稅務系統和公安系統的信息,如果能統一到一個平臺上,就不必再采取限購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辦法來調節樓市。
【財政部部長助理王保安】目前,上海和重慶已經開始進行房產稅試點。下一階段,我們要抓緊總結兩個城市的經驗,加快推進房產稅的實施,以使它進一步發揮調控房地產市場的作用。
尋租空間 能不能消除?
住房信息網有助消滅尋租空間;年底前40城市信息聯網
【吳曉靈委員】政府將采取什么措施消除經濟適用房和公租房市場中的尋租空間呢?
【姜偉新】以經濟適用房為例,一是戶型設計現在是限定在60平方米以內,二是要審查收入,三是政策上有限定,盡可能減少謀利的范圍、空間和數量。
【許智宏委員】怎么樣確保真正做到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正公平,防止新的分配不公?
【住建部副部長齊驥】目前我們認為,造成分配不公,更大的缺失是在立法層面。下一步主要有四個方面工作要做:一是關于住房保障制度的公開問題,包括保障條件、保障計劃、分配程序、分配結果都要公開。二要嚴格審核程序,完善退出機制。三是健全糾錯機制。四是處罰違規違紀公職人員,特別嚴重的還要移交司法。
【郭雷委員】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成后,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保障性住房管理分配中的困難?
【齊驥】按國務院要求,去年下半年啟動了全國40個城市的個人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年底前,40個重點城市的信息系統聯網,一個是解決對市場變化的分析問題,另一個是為執行差別化的貨幣政策提供基礎信息支撐。系統運行后,首先能達到的是以人找房。最終目標是建成一個便于全方位社會管理包括住房信息在內的完整系統。
公積金建保障房是否“私款公用”?
公積金條例將修改,可用于支付房租
【辜勝阻委員】我們對買不起房又得不到廉租房的夾心層租房問題進行了調研。他們面臨極大的生活壓力,但公積金租房看得見拿不到。公積金建廉租房,而廉租房跟他們沒有關系,他們認為這是“私款公用”。
【烏日圖委員】住房公積金所有權是職工個人,不是政府。現在很多人質疑,為什么政府拿職工個人的住房公積金去做一些應由政府承擔責任的事情?
【齊驥】《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允許繳存人提取自己的公積金支付房租,但房租占收入一定比例以上才允許。有的地方為管理方便,不允許提取用于住房租金。我們正積極聯合各個部門,研究修訂公積金條例,放開個人提取公積金用于支付住房租金的規定。
按照目前的公積金管理條例,公積金本身的增值部分主要用于提取風險金、公積金管理機構的管理費用、廉租住房建設三方面。去年開始,經國務院批準,一些城市試點公積金結余部分用于經濟適用房、公共租賃房和城市棚戶區改造的短期貸款。實際上在新加坡,公積金的用途比我們廣泛得多,已經超出了住房需求本身。
□相關鏈接
專題詢問的沉睡和蘇醒
本網記者 謝秋蓮
專題詢問權是法律賦予人大監督職權的一種。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以下簡稱《監督法》)第34條規定,各級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議案和有關報告時,本級政府或有關部門、法院或檢察院,應當派負責人到會,作為“應詢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除了詢問權,《監督法》還規定了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監督方式。但是,這三項監督權一直沉睡于法律中,直到2010年3月全國兩會上,吳邦國委員長強調詢問和質詢是人大對“一府兩院”實施監督的法定形式。同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進行了專題詢問,詢問的是中央政府的錢袋子問題。在兩個月后的常委會上,又專題詢問了人民的糧袋子保障問題。其后,專題詢問大有在全國“四處開花”之勢,地方人大常委會也紛紛展開專題詢問。
與之不同的是,雖然專家學者屢次呼吁對特別重大事件如“7·23動車事故”等成立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啟動人大調查,卻至今沒能激活。
保障房頂層設計 不是詢問能解決
本期主持 謝秋蓮
在寒士平民的安居問題遷延成疾、久治不愈后,終于驚動最高權力機關的代表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們對保障房問題進行了專題詢問。
住建部在會上坦承目前制度設計不足,并表示要改進。但其和財政部等部門提出的未來工作思路和舉措,卻讓人覺得還是一腦漿糊,讓人懷疑他們解決問題的誠意。如稱住房信息系統的建立代表著限購令可以退出,就讓人不太明白這中間的因果關系。信息系統的建立有助于房產稅的征收可以理解,但房產稅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調控房地產而在于稅源的開拓,上海和重慶的試點也證明其對房地產調控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計。
另外,關于住房公積金的改革,也只提到將取消用于支付房租的限制條件。公積金最大的問題不在于是否能用來付房租,而在于公積金名義上是個人的私有財產,但個人卻幾乎沒有處置權。住房公積金貸款和支取條件苛刻,許多人主動放棄或不得不放棄貸款和支取,任由其躺在銀行貶值或者被一些蠹蟲挪用。而在公積金的發源地新加坡,公積金不但可用于住房,還可用于教育、醫療,甚至可用于投資公積金管理部門指定的一些項目,自己來實現其保值增值。
有了詢問的殼,更應該追求詢問的實效。其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大可以發動全民的智慧,盡早實現對住房保障的頂層設計,而不是讓住房保障法躺在住建部初步起草的階段而數年沒有進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