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掛出自制的《殯儀館遷建選址建議書》。南都記者張書舟攝
耗資700萬建成后被棄的正陽殯儀館。
近日,重慶市黔江區被曝耗資700萬元在遠離城區新修的正陽殯儀館,閑置五年后最終被棄用。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又預算3800萬元在舊殯儀館旁400米處重建一座。昨日,南方都市報記者趕赴當地了解情況,獲悉黔江區規劃局、民政局將在10天內,公示另外4個新選址方案供市民選擇。與此同時,相關負責人再度強調正陽殯儀館一直閑置的原因,并非因為風水,而是城市規劃不斷調整。
市民掛出建議書表示反對
10月20日,重慶市黔江區民政局副局長滕創奎、規劃局副局長魯慶,以及殯葬管理所所長孫道,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稱,由于居民強烈反對,幾個部門正在研究殯儀館新的選址,并將在10天內再次公示包括已公布新址在內的5個方案,供市民發表意見。南都記者在選址草圖上看到,5個擬選地址有3個在城區附近,最遠一個離城區約20公里。此前已被公示的方案,也就是舊殯儀館旁400米處的選址距城區最近,5個方案占地均為50畝。
滕創奎表示,“如果這5個選址老百姓還不滿意,我們會繼續選址,繼續征求意見”。根據此前的《黔江區殯儀館遷建工程項目選址公示》,新館擬建在原館東北400米處,“紅線占地面積50畝,項目總投資估算約4000萬”。根據規劃估算投資表,新館總投資3861 .3萬元,其中工程直接費用為3539.9萬元。
不過,該方案公示后遭到陽光花園小區住戶的強烈反對。陽光花園為黔江區現今最大的居民小區,與舊殯儀館的直線距離只有幾百米。根據公示圖,新館選址與老館平行,離陽光花園的距離大致相當。一名住戶告訴南都記者,現在的殯儀館很擾民,“這幾天還鞭炮齊鳴的,當時說殯儀館要搬才買的房子”。
南都記者在小區外看到一份制成廣告牌的《殯儀館遷移選址建議書》,建議書署名“誠懇反映問題的老百姓”。這份建議書寫道,殯儀館離居民小區太近,造成噪音和環境污染,并聲稱“哪家的老百姓希望在距自己家幾百米的地方有一個殯儀館、火化場?”建議書請求對原方案進行調整,還建議“新殯儀館遷址應制定嚴格的時間進程表,盡快將舊殯儀館搬出城區,逾期不能完成的搬遷任務,追究責任人瀆職責任”。
新館開建后才有規劃調整
當地居民在網帖中說,“耗資千萬元的殯儀館閑置5年,浪費的國有資產該誰承擔責任?”2010年10月26日,《重慶晚報》曾報道稱,“黔江區民政局證實新建成的正陽殯儀館,由區財政局撥款1000多萬元建成”。
這一說法遭到當地否認。黔江區殯葬管理所所長孫道稱,正陽殯儀館于2004年開始規劃,2007年主體完工,2009年初連接道才修好,共花費700萬元,其中修路花了近180萬。之所以一直未搬遷,并非因為風俗或風水,而是由于正陽殯儀館山下有個加氣站,“存在安全隱患”,另外還由于城市規劃一直在調整。
但據南都記者了解,正陽殯儀館的規劃和動工要早于加氣站。為何已經規劃了殯儀館,還要在附近建設一個加氣站,孫道解釋說,“加氣站是正陽鎮政府招商引資的企業,我們就不清楚了”。
而所謂規劃調整,是指正陽鎮被劃為主城區重新規劃,其所在位置被規劃為酉陽山公園,正陽殯儀館成了公園設施的一部分。不過,黔江區規劃局副局長魯慶向南都記者證實,正陽鎮是2007年才開始被規劃為黔江主城區的,2009年3月才報重慶市政府批準;酉陽山公園的規劃2009年才啟動,2010年底才獲批。
據記者了解,正陽殯儀館早在2004年就已開始規劃,2007主體完工,上述官員說的所有導致未啟用正陽殯儀館的理由,都是在該館規劃和建設后才出現的“規劃調整”。
南都記者詢問黔江區規劃局副局長魯慶是否因為規劃短視,導致建好的正陽殯儀館閑置并最后被棄,魯慶稱,“不存在短視,不可能一個城市所有規劃一步到位。所以短視不短視,是站不住腳的”。南都記者又問,是否因為一直有“規劃調整”,700萬的損失不可避免,民政局副局長滕創奎說,“可以這么去講”。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