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鐵腕治砂
三江的砂石開采權拍出高價,使得汨羅市財政收入大增。這次拍賣,也是當地改進采砂管理的一種嘗試。
“砂石開采權的出讓,就是要從節約、集約的角度,合理開發利用國有礦產資源,同時實現了財政效益最大化。”柳才平表示。
柳才平說,汨羅的砂石資源豐富、質地優良,其中湘江流域的黃砂甚至遠銷海外。上個世紀60年代,汨羅江兩岸就有人采砂,到上世紀80年代,采砂船發展到180多條。
拍賣前,三江的江面上可謂“戰國紛爭”。“非法開采、無序開采,導致堤岸崩塌、河床扭曲,尾堆林立,飲用水質變差,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有市民回憶,當時住在汨羅城區,耳邊整天都是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聲。
這些破壞痕跡,至今猶在。汨羅江城區段,2009年起已全面實現禁采,但河道內仍然散落著大小、形態各異的尾堆。
除了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采砂管理無序的江面,也如同一個個“火藥桶”,漁民和采砂船沖突頻發,各采砂利益集團你爭我奪,甚至動用槍支。
當時,政府不僅要協調各方矛盾,每年還要拿出大量的財力整改生態。
以2008年之前的汨羅江為例,當時采砂船只近70條,上繳款只有百萬余元,而市里每年需要拿出近千萬元投入治理。
2008年,汨羅市政府決心整治“三江”,成立了砂石資源管理辦公室,時任政法委專職委員的柳才平,調任砂石辦任專職副主任。
柳才平上任后,砂石辦在三江上展開了“鐵腕”治砂。
從2008年10月至今,砂石辦共查處涉河涉礦違法犯罪案件40余起,涉案人員200多人,其中刑拘15人,行政拘留76人,糾正違章100余人次,取締違法船只16條,扣押非法取砂的鏟車3臺。
除了成立砂石辦,汨羅市政府也希望通過采砂權拍賣的方式,讓中標的砂石公司“自我管理”。
有人認為,天價拍賣之后,為了保證自己的利潤,中標的砂石公司也會自發阻止非法船只的開采。
同時,在競標標書中,政府嚴格界定了禁采區、限采區和禁采期,并限定了每年開采總量、采砂船數量及馬力。
另外,砂石辦也派出專門隊伍在河面巡查監督。
D 余波難平
高價拍賣,“拍”走了不屬于中標公司的采砂船只,江面真的平靜了嗎?
最近,砂石辦進行了一次摸底調查,調查顯示:湘江水域里共有30余條采砂船,沅江水域中有8條。
柳才平估計,即便不算部分過往船只,兩家公司參與到采砂的船只,也已經遠遠超過了政府規定的數量。
而另一方面,中標公司如陳茂良則說自己20多年岸上的積累,在3年內全部通過河道貢獻給了汨羅市政府。
陳茂良說,公司2009年虧損4000萬、2010年虧損2000萬。汨沅公司也處于虧損狀態,至今仍有3000萬款項沒有交清。
“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產能不足。”陳茂良說。按照合同,公司單條采砂船的動力不能超過1500馬力,總動力不能超過1.5萬馬力。而在湘江汨羅段作業,采砂船的馬力至少要達到2400,政府做了1500的上限規定,讓他很難采到砂。
2009年以后,陳茂良做了些“違規調整”,偷偷增加了開采船只數量和船只馬力,多的時候“有18條采砂船”,“虧損也由4000萬降到了2000萬”。
汨沅公司也采用了同樣的手法,7月16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沅江水域停有10艘采砂船。
該公司負責人秦國香承認,合同規定4條船開采,總馬力不能超過2.3萬,實際公司有8條船只在輪流作業。他同時表示,9月份后公司將確定只用4條船采砂。
這自然又引起了漁民和一些人的不滿。柳才平說,經常有人到上級政府告狀,或者找媒體維權,他一年需要接待30家媒體采訪。
河道依然難清。
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便是解決了砂石公司產能問題,中標公司一有機會就超量開采的行為也無法杜絕。
陳茂良說,相鄰某縣60公里湘江水域,某砂石公司以1500萬競得,且開采總量不受限制,這使得長江砂石公司的砂完全不具備價格優勢,要盈利,確實要搞一些違規開采。
今年12月份,湘江汨羅段的出讓合同即將到期。9月1日,砂石辦在遞交至市政府的報告中提出了數點建議。
報告認為,要解決超馬力、超船只開采的問題,政府首先需考慮砂石資源日益枯竭、開采難度加大的現狀,如此,需適當放寬入圍公司船只馬力、船數以及中標價。
“政策稍作調整,對砂石公司的管理將更加有效”,柳才平說,從前由中標公司選擇船只,以后可改為政府選擇,從而杜絕企業隨意更換作業船只的行為;同時,對入圍船舶采取一船一證制度,由砂石辦派專門人員值守作業工程船,甚至可以建設網絡監控系統;最重要的是,要能使岳陽市規范砂石市場秩序,同時配合鐵腕政策,打擊掠奪性開采等不正當行為。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