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專家楊富緒——年近八旬,中國寶玉石協(xié)會原副會長、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主任
那種情況下
最權威的說了算
楊富緒告訴記者,按照常規(guī),玉石鑒定程序有大約30個步驟,如稱重、收樣、手摸、儀器檢測等。
楊富緒說,對于玉石的鑒定,應該一片玉一片玉地檢測。要確定材質(zhì)、成分和工藝,需要儀器檢測,包括X光機、紅外光譜、電子探針等大型儀器。
“但那次鑒定,玉衣在玻璃罩子里,只能肉眼看。那種情況下,就是最權威的人說了算。”楊富緒說,“當時史老在,跟他相比我就是打雜的,史老說什么就是什么了。他是一把手,我們哪能不聽史老的。”
但楊富緒承認,當時兩件“玉衣”的估價偏高。楊富緒告訴記者,雖然他不知道后來謝根榮利用評估報告到銀行騙錢的事,但在那個時期,用這種方法去銀行弄貸款的大有人在。那種事評估費用很高,知名大師看一看就是幾萬元,但不見得有科學的依據(jù)。
“我在報告上簽了字,我也有一定的責任。”楊富緒告訴記者。
鑒定專家史樹青——著名歷史學家和文物鑒定家,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考古系研究生導師、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以考古鑒定馳譽中外
地攤青銅劍
他認為是越王勾踐劍
記者采訪的幾名專家均表示,當時大家的意見都是隨著“史老”的。當時的鑒定界,史樹青是最大的權威,他說“玉衣”是真的,值錢,大家就都認同了。記者試圖聯(lián)系史樹青,但遺憾地了解到,老人已于2007年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86歲。由此推斷,為“玉衣”做鑒定時,老人已經(jīng)八十出頭。記者從《人民日報》海外版找到一篇紀念史樹青老人的報道,其中一段小標題為“老來天真性更直”的文字耐人尋味:
(史老)年紀大了,反而像個小孩子,動不動就發(fā)脾氣。史老夫人說,他對越王勾踐劍的事就老大不開心。去年4月,史老在大鐘寺地攤上發(fā)現(xiàn)一把青銅劍,他認為是越王勾踐劍,當即買下。后來有的專家認為是假的,博物館不收,史老的老伴和女兒也認為是假的,只值200元錢。為了這事,史老寫了一首詩,把自己比作春秋時期多次獻和氏璧不成的卞和。看到史老有點生氣的樣子,他的老伴對他說,不爭論,不爭論,身體要緊。老伴說,史老心臟不好,去年住了半年的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