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在中石油大連石化發生4次火災之后,中石油終于啟動事故責任問責機制,免去大連石化公司總經理蔣凡的職務。
中石油8月31日宣布免去蔣凡大連石化公司總經理職務,調大慶煉化公司總經理冷勝軍任大連石化公司總經理,同時成立集團公司事故調查組,在國家安監總局指導下,配合大連市事故調查組,盡快查清事故原因,嚴肅追究事故責任。
大連石化13個月
發了4次大火
8月29日,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柴油儲罐起火,大火在3個小時后被撲滅,這是13個月內中石油大連公司的第四次事故。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連保稅區油庫一條輸油管道爆炸,大面積海域遭污染;同年10月24日,大連新港碼頭油庫拆除油罐時,引燃罐體內殘留原油,再次發生火災;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廠區內1000萬噸常減壓蒸餾裝置換熱器發生泄漏著火。
“為什么一個石油企業竟然能頻繁地著火呢?”大連甘井子區的居民們很擔心。甘井子區,位于大連市西部和西北部的城鄉接合部,呈馬蹄形環抱市區。大連石化、宇山化工、卡貝斯化工、順騰化工、德威隆化工等大量的化工企業匯集在這里。
據了解,石化產業是大連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整個產業占規模工業的比重在三分之一以上。
人民日報評火災:
為何“燒”不到責任人
頻頻發生的大火也讓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奮起質疑。昨日,人民日報發表人民時評《大火為何“燒”不到責任人》,文章認為,中石油屢屢失火的原因,主要在于問責過輕。
文章說,“中石油近年發生的一系列火災事故,雖已明確認定是人為操作失誤所致,但對責任企業多是輿論批評,少有實際的行政追問和責罰,更難見司法介入的權利追訴。”
文章還舉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爆炸事故處理為例。該事故當時造成8人死亡、60多人受傷、近百萬居民生活受到影響,國家為松花江治污投入78.4億元,而中石油只向當時的環保總局繳納了100萬元罰款,以捐助的名義支付給吉林省政府500萬元。
中石油終于
啟動問責機制
巧合的是,在人民日報評論發出的當天,中石油集團公司終于啟動事故責任問責機制,免去大連石化公司總經理蔣凡的職務。
中石油集團公司總經理蔣潔敏表示,大連石化在一年內連續發生安全事故,暴露了安全管理、基礎工作、隊伍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問題。中石油介紹說,將成立集團公司事故調查組,抽調技術和管理專家進駐大連石化,在國家安監總局指導下,配合大連市事故調查組,從技術和管理層面做事故分析,盡快查清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責任,完善防范措施。同時,在集團公司范圍內檢查安全生產、排查安全隱患。(人民日報 新華社 每日新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