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低調】
如何避免暗箱操作?當地不愿多談
記者連續幾天在寧津調查發現,其“雙薪雙管”機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少人士對此表示異議。
去年從山東某高校畢業的小胡(化名)對記者說:“我聽說招人后,來到企業進行面試,通過之后就留下開始工作,試用期3個月后企業跟我們簽訂了聘用合同。在這之后,企業報上材料縣里人事部門審核后,人事部門再跟我們簽訂協議,意味著進入了事業編制。”
很快,小胡除了企業每個月1200多元的工資外,還享有事業單位1000多元基本工資。并且,公司還解決吃飯、住宿,這對于參加工作還沒有一年的小胡來說,他自覺“比較滿意”。
寧津瑞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今年首次向縣里提出引進大學畢業生的計劃,有關人士說:“當時我們報了3個人名額,人事部門后來都批了。我們可以自己招人,試用后覺得可以就向人事部門報批,畢業生可享有雙薪雙管政策。”
記者采訪發現,為了保障重點企業能找到急需的人才,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享有畢業生去留的話語權。有人士說:“目前,事業單位一般來說都實行的是公開招聘,筆試、面試等各環節缺一不可。但寧津的雙薪雙管機制,卻讓事業單位進人繞開了公開招考環節,也沒有最后公示環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自行招人的重點企業,經營者有沒有為子女或他人謀取事業編的可能性?有沒有政府領導通過這種方式,為他人謀取事業編制的空間?”
在寧津采訪調查過程中,記者曾多次試圖就此采訪當地組織人事部門,但對方均表示不愿多談。5月20日,在洽談會的間隙,記者就如何保障“雙薪雙管”機制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公開、公正和透明,詢問寧津縣人事局局長張世清,但對方一再表示:“我沒有時間。”
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該政策在德州市領導層中也存在爭議,因此寧津縣本地“想低調些”。記者在某企業采訪時,被明確告知沒有“上面部門”安排,不會介紹有關情況。
【政策爭議】
寧津做法是否違規 省人保廳稱難表態
有專家告訴記者,目前根據國家和山東省規定,事業單位新進人員,除國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權限由上級任命及涉密崗位等,都要實行公開招聘。
寧津的“雙薪雙管”人才機制有無違規?寧津縣人事局局長張世清曾簡短地對記者說,“在此方面中央有政策”,并讓記者自行查閱相關文件。
當地有政府人士解釋說,“雙薪雙管機制的對象,是為重點企業引進的特需專業本科以上畢業生。”而根據《山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實施辦法》中規定,“對急需引進的高層次、短缺專業人才……經招聘主管機關同意,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
但也有人指出,通過2011年的寧津的引進指導計劃,里面所要引進的人員學歷絕大多數要求為本科,從所要求的專業學科看,國際貿易、機械制造、企業管理等都具有普遍性。“從這個角度考慮,能否將此類人員定性為特需專業人才?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說明。”
記者采訪時,當地不少居民認為,“雙薪雙管”機制引進高素質人才,對于促進企業發展有積極作用。但在沒有到崗情況下,就領取財政部門所發的事業單位人員工資不太妥當。一位居民說:“基層財政非常有限,沒有在事業單位干工作,卻享受工資等待遇,我個人有意見。”
省人保廳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對于寧津推行的雙薪雙管機制,他們沒有進行過調研,難以表態。而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除寧津之外,德州市臨邑縣也在醞釀推出“雙薪雙管”人才機制。
調節人才流動 不能僅靠市場
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告訴本報記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像大學生等個人的就業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優化。調節市場內人才的流動有市場和政府調節“兩只手”,目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很不均衡,單純依靠市場調節有著其缺陷性,此時也需要政府出臺政策,進行人才資源的流動配置。(文/圖 記者 孫珂 朱學勇)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