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一篇審計日志透露出的50多本憑證
在去實地考察調研之前,審計小組成員們還有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翻閱資料、發現問題。
“根據主審游飛貴同志的安排,我今天的工作內容是查閱梳理某建設公司2015年的憑證,統計匯總該公司收到財政專項資金的時間、金額、用途以及支出財政資金的時間、金額、收款人信息,為其他組員提供可利用的數據信息”。這是8月30日審計小組成員蔡方圓的審計日志。
扶貧資金審計要從規劃、政策、體制、資金使用、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和群眾脫貧效果等方面開展調查。審計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根據環縣基礎設施差、主要發展種養業實現脫貧的實際,審計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第一,審計水源、路、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第二,圍繞環縣產業的發展開展審計。“我們重點關注產業發展和農產品生產中,中央財政的補貼資金是不是發放給了老百姓?有沒有被截留擠占或挪用?”審計人員說。
而根據審計的重點,這批“審計新兵”也按照各自的特點分為了三個小組,每個人分工重點各有不同。工作的節奏,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閱讀大量資料,掌握總體情況,摸清全縣總體情況;第二階段,針對資料調閱中發現的疑點,去現場實地考察調研,找相關負責人談話;第三階段,落實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推動問題整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