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手工制作的零錢包。
2 長進
要給老爸做條西褲當禮物
舊時,人們把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叫做“女紅”,這些男孩子現在做起“女紅”來,已是得心應手。“不久前,我給2016級的學生上工藝課,要求大家制作一個手工零錢包。小伙子石剛一手拿著布,一手的針線上上下下,還別說,手可巧了。”指導老師黃蓉蓉說,一堂課結束,男生女生做的成品放在一塊,差別也不大。
學習了1年多的縫紉技巧和理論基礎,服裝設計專業二年級的男生們已經有點底氣了。2016級的張良開說,他曾經在走彎線這個難點上下了不少苦工,要走好彎線需要手部一直以彎曲的幅度進行有規律的旋轉,一個不小心線都跑到布外頭去了,“不知道練了多少塊布頭。”張良開說。
這會兒再聊起服裝裁剪,二年級的男生們大多胸有成竹。一個高1.5米的人,得量好腰圍、胸圍、肩寬、背長等,再精確算出某種服裝款式所需的布料;用手感覺出布料的厚度、質量,再判斷這塊布頭能用在什么地方當內襯;用CDR進行服裝設計,畫起設計圖也有點模樣了……“回一趟家,感覺可不一樣了。別的同學聊的都是機修、汽配,我沒事兒就問媽媽喜歡什么樣的衣服,我要給她做一件。”一位二年級的男生告訴記者,他自己正在悄悄物色布料,打算偷偷拿了老爸的穿衣尺寸,給爸爸做一條西褲,“做好了帶回去送給他,算是個驚喜”。
男生們開始接觸簡單的立體裁剪課。
3 想法
希望能在這個專業接續深造
“從2016年開始,選擇服裝設計專業的男生迎來了‘小爆發’。”梁老師覺得,這可能與2016年學校的一個小轉變有關:以往新生都是選好了專業直接入校就讀,但是當年學校搞了一個小創新,學生入校以后可以有一周的時間了解各個專業,同時各個專業的指導老師也會進行技術展示,然后學生們再自主選擇專業。
“我就是看了老師在服裝設計上的專業展示,忽然對這個專業產生了興趣的。”石剛說,大多數同學在來校前都先選的汽車修理、機電維修等專業,總覺得男孩子就應該跟機器打交道,但是自己的興趣點其實并不在此,“真正了解以后,我覺得服裝設計專業相對而言有意思多了。”
男生們的到來也給課堂帶來了不一樣的氣氛。梁老師說,以前在給學生們講解人體結構時,只能端個塑料架子上臺,現在就不同了,有很多“免費男模”可以現場展示,這對于學生觀察細節、實際處理有很大的幫助。
學習了一段時間的理論基礎,男生們在服裝設計上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認知,他們都希望可以在這個專業領域上繼續深造。“我想利用仿生學,模仿南瓜的造型設計一系列比較獨特的服裝”“cosplay現在很受年輕人歡迎,但是服飾太過于戲劇化,我想根據角色改良成日常服飾,應該很受歡迎”……談起自己在服裝上的想法,男生們也會天馬行空。都說物以稀為貴,時下許多有名的設計師也皆為男性,這群“國寶”對于今后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