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受訪者志愿是自己決定
相較以往,2017年高考志愿填報也出現了新的政策和趨勢。孫成表示,首先是志愿填報批次的合并。今年,山東、上海、海南3個省市實行了本科批次合并,還有河南、遼寧等19個省份實行了二本、三本的合并。“第二是‘大類招生’。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已經開始實行大類招生。很多高中畢業生對于大學專業的認識十分模糊,通過大類招生的方式,在大學期間給考生一年的時間對各個專業進行了解,有利于日后選擇具體的專業發展方向”。第三,是相較于以往“大學+專業”的錄取模式,今年浙江省出現了“專業+大學”的錄取趨勢。“‘專業+大學’的錄取模式更加個性化、更能體現學生特長,鼓勵學生結合自身興趣、性格和能力選擇專業、院校”。
填報志愿的過程中,常常有家長為考生“代勞”。數據表明,72.5%的受訪者的志愿是自己決定的,17.1%是家長決定的,2.9%是老師決定的。也有7.6%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孫成表示,整體而言,“家長包辦志愿”的現象正在逐年減少。具體來說,一線、二線城市此類現象相對較少,“家長包辦志愿”更多出現在三四線城市。“填報志愿是考生人生中的重要一步,家長可以給出建議,但還是應該把主導權還給考生”。
張婷在女兒填報志愿時給出了許多建議和幫助,但她表示,最終的決定必須由女兒自己來做。“我也希望她意識到,從這一刻開始,她要學會獨立思考、為自己負責”。
長遠來看,你覺得高考志愿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97.8%的受訪者覺得會影響,其中56.5%的受訪者認為影響非常大,41.3%的受訪者認為有一些影響。
受訪者中,今年高考生占14.3%,往年高考生占85.7%。
為幫助考生及家長更好地完成高考志愿的填報,孫成建議,要利用好互聯網、及時關注各類最新資訊。“首先要關注兩大平臺,一是教育部高校招生陽光工程指定平臺‘陽光高考’,二是考生所在省的教育考試院官網。其次,考生應多關注自己目標院校的官網或本科招生網,了解往年該校的招生錄取數據,作為志愿填報過程中的重要參考。最后,建議考生多關注國內主流媒體的相關報道。媒體報道的信息經過精心篩選,能夠為考生節約寶貴的時間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