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了約十五分鐘后,老師就開始講新的內容。這一節課的內容是“簡單的數陣圖”,老師還是先放了一段動畫。動畫講述了幾個孩子撐住比薩斜塔拯救人類的故事,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層層險阻。首先是他們遇到危險后,要進電話亭打電話報警,但是想要進電話亭,先得破譯密碼。這其實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加法,孩子們做得很快,不一會兒就有很多同學舉手了,老師會挨個檢查,看看孩子們填的數字是否正確。個別孩子沒做出來,抓耳撓腮顯得有些著急。破譯了數陣密碼后,老師繼續播放動畫。內容是孩子們離開電話亭后,又掉入了陷阱中,必須用數字石頭把坑塞住,才能爬出陷阱。
從記者的觀察來看,雖然是學而思體系內最簡單的一年級基礎班,但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教授的內容也并不算容易。每次課兩個小時,中間休息十分鐘,孩子的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保持思考,才能跟得上進度。
從課堂氛圍來看,孩子們還是比較活躍,課堂互動性比較強,但也有個別坐不住的孩子,屢屢回頭看身后旁聽的爸爸媽媽,又被爸爸媽媽用犀利的眼神瞪了回去。
陳先生告訴記者,兒子覺得上課挺累,但又要求上課,因為這樣他在學校班里就能高于平均水平,這讓他有一種滿足感。
家長說法:有孩子盼著上 有孩子上到哭
林莉的女兒丁丁今年上二年級,數學進的是提高班、英語進的是尖子班。“秋季期中測試,她就差了一分,沒升上尖子班,小家伙還挺不服氣的。”林莉也有些惋惜。她告訴記者,不同老師的課堂,氛圍、教學效果都會有差別,她對于現在的老師還是比較滿意的。“之前教排列組合,老師就是讓孩子看西游記動畫片,然后設置各種排列組合的小游戲,讓孩子們去設計唐僧師徒應該怎么走。孩子們都覺得挺有趣的。”林莉說。
有愿意上課的孩子,也有邊哭邊上課的孩子。林莉說,她女兒所在的英語尖子班上,有一次一個小男生因為記不住單詞,急得哭了。老師過去哄了哄,不管用,就繼續上課了。孩子就趴在桌子上,不出聲地哭,他的媽媽就坐在后面,也沒有把孩子帶出去安慰。家長周女士擔心孩子壓力過大,一直沒有送孩子去上學而思。
“可能每個孩子對壓力的耐受力不同吧,我有一個朋友,夫妻都是名校畢業的,孩子去學而思上四年級數學提高班,上了一個月覺得壓力太大了,出現緊張氣促。于是只上了一個月的課,家長就停掉了,怕孩子出毛病。”周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