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眼中的奇思妙想,在重慶市渝北中學師生的手中都變成專利。幾年下來,全校師生已獲得600多項專利授權。
為啥能擁有這么多專利?
“從2015年起,我們就將知識產權意識貫穿學生創新教育活動的始終,設置了很多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課程。”4月25日,在2017年重慶市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中,渝北中學相關負責人稱,正因如此,去年底,渝北中學還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
將知識產權意識貫穿學生創新教育活動的始終,渝北中學究竟是怎么做的?
據了解,該校在常規教研組的基礎之上,單獨成立了創新教育教研組,打破傳統的由科技、體育和信息技術教師包攬創新教育工作的傳統模式,打破學科尤其是理科限制,吸收各科教師都加入到創新教育團隊中。
“各科老師通過不斷討論總結,收集整理教研成果,匯編成鮮活生動的校本教材,包含讀本、影視資料和教學課件等豐富的內容,并設置了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課程。”該負責人介紹,初一、高一年級各學科的教師,在每學期都要為學生上一堂與知識產權相關的靈活課程,兩年下來,每名學生就可以接受30多個課時不同內容的知識產權知識輔導。對于數理化生等理科學科而言,重點是如何更好地把科技創新與專利結合;對于語英政史等人文學科而言,重點是如何在教學中滲透版權意識、商標意識和知識產品保護意識。
除此之外,學校配備了功能齊全、設施齊備的活動場地,其中有5個創新教育活動室,包括科技活動組辦公室、模型制作室、機器人訓練室、作品展覽室和通用實驗室,另外還配有室外活動的場地,包括200平方米的訓練場地、鐵山坪農作物種植場地,去年還在學校新開設了地理生態園,便于學生更好地開展戶外實踐活動。
通過多元化的創新教育活動,近年來,學校師生在全國和市級科技大賽中均有諸多斬獲,該校也多次被評為市級、區級“優秀科技活動學校”。記者 張亦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