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外面想吃的東西,食堂里基本都有,而且更便宜、衛生。”羅藝說,食堂延長吃飯時間,從早上6點一直開放到晚上9點半,學生可以隨時來食堂就餐,不再餓肚子。
羅藝說,學校要求餐飲公司引進各種風味小吃,僅早點就40多種。學校也要求食堂每天至少供應5道一元錢的菜品,“讓窮孩子也能飽肚子”。
該校環境藝術系大二學生沈夢瑩說,食堂環境變化太大,“現在大家都喜歡去食堂,食堂的飯菜品種豐富,味道也比以前更好了”。
不只是相聲社,學校很多社團和班級都開始選擇在食堂舉辦活動。“現在同學們三五成群在食堂里聚會。”該校大二學生于今說,她們喜歡中午到食堂里曬太陽,“這里干凈,適合讀書”。有時候,她會約閨蜜在食堂看電影,參加卡拉OK比賽。
羅藝驚喜地發現,食堂里的學生越來越多,食堂的營業額也比去年高出很多。如今,為解決學生吃飯排隊的問題,食堂專門請勤工儉學的貧困學生擔任大堂經理,負責維持就餐秩序。
“面向學生實際需求的食堂改造,一方面食堂環境硬件、開飯時間、飲食口味都根據學生喜好來改變,讓食堂有‘飯香’;另外一方面,合理利用資源空間,改變了傳統的功能單一模式,食堂也承載了文化教育的功能,這讓食堂也有了‘書香’。”何祖偉說。